1 / 6
文档名称:

关于戏曲的名言警句.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戏曲的名言警句.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戏曲的名言警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戏曲的名言警句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南麒北马关外唐不疯魔不成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救场如救火。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艺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关于戏曲剧目张庚去年这一年大家工作得的确又紧张又愉快。在全国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很多戏曲工作者采取了配合当时当地的工作,编出短小的剧本,在建设工地、农村和厂矿的现场里演出的方式。这些现场本来是热情沸腾的地方,这种演出更加鼓舞了群众的热情,有时能够在一场鼓动性的演出之后使得生产的数字随着群众高涨的情绪立刻增长起来。剧团的同志们也往往以此自豪,觉得演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了一种极大的鼓动力量,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做一个戏剧工作者是光荣的。我们十分珍视戏剧的这种鼓舞群众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这种在现场演出的迅速反映当时当地生产斗争的戏,以及即编即演的短小演出,当作一个重要的任务严肃地来完成。去年表现大跃进的戏,不论是独幕或多幕的,都有写得很好的,可以成为优秀的保留节目。表现现代题材,已成为戏曲界的一个可喜的新气象。但是这当然并不是说,戏曲只应当表现当前大跃进的题材,表现革命历史或其他方面的题材就不重要了;也不是说,重视现代题材的戏曲剧目,就可以轻视传统剧目。劳动群众对于戏曲的要求是多样的。人们不仅仅需要鼓舞,也需要通过优美的艺术欣赏,获得有益的、愉快的休息,使第二天又能精力充沛地从事愉快的劳动。因此,上演节目必须是多种多样的。那些看来似乎没有结合当时当地任务的节目,如果在思想上是健康的,艺术上是优美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能够供群众欣赏的,也应当说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起了有益的作用。从教育意义这点来说,也不是只有当时当地的题材才能对群众起作用。最近期间,戏曲界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剧和革命故事剧,其中有不少很受群众欢迎。随便举几个剧目,如沪剧“母亲”、评剧“苦菜花”、锡剧“红色的种子”、豫剧“刘胡兰”、江西采茶戏“三代”等都受到群众的欢迎。拿“刘胡兰”来说罢,这个戏的最后一场,刘胡兰一只脚踩在敌人拿来当作谋杀她的刑具铡刀上面,完全蔑视地申斥着敌人,而敌人却在这正义的申斥之前畏缩后退。这个艺术形象深深地激动了观众,令人久久不能忘记。这个戏描写的是对敌斗争,但是刘胡兰这位英雄所启发我们的,决不止于如何对敌斗争,更重要的是她对党的事业高度的责任心,以至于为了党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一种有高远理想的、完全忘记了自身安危的崇高品德。这些戏把活生生的英雄人物的崇高形象深深地印在观众脑子里,使人永远不能忘怀。这样的戏使观众的思想得到了提高,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起了作用,虽然他们的工作也许和刘胡兰的工作全不相同,是和平建设的工作。再说,人们如果老是看一种题材的戏,是会不满足的。在生活中是种地,在舞台上也老看种地,在生活中修水库,在舞台上也老看修水库,人们就难免会感到有些单调。观众还要求从戏剧中间看到多种多样的生活,看看别的工作方面的人们是怎样在劳动、斗争和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