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习作教学论文生活积累论文:引生活之水行习作之舟摘要:习作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习作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与习作是一脉相连的。因此,应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融入生活,点燃习作激情;实践生活,激发习作欲望。关键词:习作教学;生活积累;提咼兴趣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过…则关于小学生作文的报道,想起来令人心惊。一个城市的一所小学,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只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从超市买来的,根本不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就无话可说了。但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只好苦思冥想、闭门造车,于是闹出了“先是农民伯伯种下大米树,然后是如何精心地培养,到了成熟了,农民伯伯把大米像摘果了那样从树上摘下來”的笑话。在开怀大笑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好好深思,追究其中的原因,毋庸置疑的是教师设计的要写的作文内容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直以来,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一提起写作,老师感到头痛,学生感到害怕,觉得自己无话可说。为了完成习作任务,就会一味地抄袭;或者绞尽脑汁胡编乱造,川口己的嘴巴说的却是别人的思想,有其事也写,无其事也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苍白无力,缺乏活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可见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那么,如何引牛活之水,行习作之舟呢?一、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生活是学生习作素材取之不竭的源泉。只有学生深入生活,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五彩斑斓的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学生写作不再是“难为无米之炊”了。如在教学《观察小动物》这一篇习作时,我就提前布置学生习作作业,说:“你们星期天去观察一下小动物,下个星期一,我们同学们之间将比一比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发现的东西与众不同,将被评为“火眼金睛',并将自己观察到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记在小木了上——习作材料库里。”通过一些简单的激励语言,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乐意去留意自己身边的小动物。在星期一交流时,课堂上的小手如雨后春笋般地举起,学生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发现,脸上还不断地洋溢着自己丰收的喜悦。他们所发现的东西丰富多彩。如有的同学发现小金鱼吃东西时的动作一一竖起身子、摇动尾巴、撅起小嘴;有的同学发现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既松软又潮湿的土地里;有的同学发现了蜗牛背着不同颜色的売——有红色的、绿色的、黑色的等等。就在这时我提出习作要求,令人高兴的是,学生们花了不到30分钟的时间,就在他们习作本子上开出了一朵朵鲜艳的花儿,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如一位学生在《小花猫》的一篇习作屮写道:小花猫身上长着油光发亮的毛,洁白的毛里还夹着棕褐色的条纹,摸上去感觉软软的;头上竖着两只大耳朵,好像在倾听周围的动静,一对玻璃球似的眼睛显得很机警;鼻子和嘴恰好像两个尖对尖的三角形;嘴里长着尖尖的牙齿,嘴角边还有几根挺威风的长胡了,这个胡了用处可大哩,是用来量老鼠洞的大小的;它的爪真有趣,四只爪就像蒜头一样,还有趾呢,爪上带着锋利的钩头的爪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