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湿热胃痞用药心得.pdf.pdf

格式:pdf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湿热胃痞用药心得.pdf.pdf

上传人:lxydx 2016/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湿热胃痞用药心得.pdf.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O08年第22卷第l1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OuRNALOFPRAC『rlCALTRADlTlONALCHlNESEINTERNALMEDlClNE。57·湿热胃痞用药心得于大猛孙成栋路文军任福军(,河北围场o68450;,北京lO0o35;,河北围场O68450//第一作者男,1972年生,副主任医师)关键词:阴虚胃病;苦辛开降;养阴活血;理气清热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13(2008)10—57一O1湿热胃痞,医者一般****惯应用王孟英连朴饮、雷丰辛苦甘淡法等温病学派先贤的经验。在仲景五泻心汤的启发下,笔者认为,本病核心治疗原则即是苦辛开降。苦辛是指药物之味而言,苦能降能泻,常与寒合;辛能散能行,每与温配,两者相伍,苦辛并用,寒温不悖。有利于气机的升降,从而达到调畅中焦气机的目的。笔者在临床中试着在苦辛升降的基础上,加入理气健脾、化湿清热、醒脾和胃等药物,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就临床药物的应用阐述如下:l苦辛升降用半夏、黄连半夏性温,味辛苦,气味俱薄,沉而降,为阳中之阴。黄连性寒,味苦,气味俱厚,可升可降,为阴中之阳。二者相伍,苦辛升降,调畅气机,气机调则升降依,这是治疗胃病的根本。黄连苦能燥湿而去垢;寒能胜热而不滞。半夏苦温燥脾胃之湿。中焦之湿热,湿非尽湿,热非实热,而夏连药对配伍辛苦、寒温相制,化湿热既不苦寒伤胃,又不辛温助热。临床上,一般半夏用15g,如果胃痞或呕逆较重,可加至2Og,再配合旋覆花、芦根、枇杷叶。对于代赭石等金石重镇之品,则会药过病所,尽量避免使用。黄连一般用l2g,如苔黄厚可加蒲公英、连翘,苦苔薄可减黄连至10g。2理气健脾用白术、枳壳湿热胃痞虽以湿热为主,但若脾胃健运,运转中焦,湿热何存,胃痞何在。故无论是内湿还是外湿,我们认为均应配以扶脾之品。白术,色黄气香,味苦而带甘,性温,皆属于土,故能补脾益土。为脾家正药,“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本草通玄》),《医学启源》载其“温中一也;去脾胃中湿二也;除胃热三也;强胃,进饮食四也。”对于脾虚有湿者为必用之品。但纯用白术易呆滞脾气,阻滞气机,故往往配以配气和胃之品,如枳壳、莱菔子、厚朴、陈皮等。其中枳壳理气行滞消积,为胃痞必用之品。与白术相配取洁古枳术汤之意,以枳壳代枳实,取其气力缓,是****惯用药,《本草纲目》谓“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妨”。枳壳消痞,有白术作为辅助,是寓补于消,可以消不伤正;白术健脾,有枳壳作为辅助,是寓消于补,可以补不滞气。3清热药用蒲公英、连翘病由湿热而来,清热药自不可少。且中焦气滞,《医学读书记》载“凡痞结之处,必有阳火,郁伏于中基金项目:河北省中药管理局课题(2007231);承德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r72ll24)宜以苦辛寒药清之开之。”常用的有蒲公英、连翘。蒲公英为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伤胃,可以长服而无碍。连翘其气芳烈,而性清凉,善除脾胃湿热。清热药物是方中佐药,不可过量应用,如连翘古人反复强调多用则伤胃。蒲公英虽较平和,也不宜大量应用。一般连翘12g,蒲公英15~20g。4化湿宽中用石菖蒲、佩兰佩兰芳香化湿,辟秽和中。《内经》载佩兰治消渴。沈金鏊认为其机理是:“盖消渴由邪热郁结于胃,兰能除陈气。可知兰草固以荡涤为功,肃清肠胃者也。”(《要药分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