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自我意识辅导.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我意识辅导.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11/4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我意识辅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自我意识辅导自我意识辅导一、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本身,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周围环境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了主体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认识;主体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主体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从构成成分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这三种成分分别对应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自我认识,就是主体对自己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社会地位、价值的自我评估。自我体验,就是主体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是否满意自己”、“能否悦纳自己”的情感体验。自我调节,就是主体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自觉而有目的地调整。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主体对自己身体的意识。社会自我,是指主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心理自我,是指主体对自己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理想和行为等的意识。从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现实的自我、投射的自我、理想的自我。现实的自我也称现实我,是指主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目前实际状况的看法。投射的自我也称镜中我,是指主体想象中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想象在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理想的自我也称理想我,是指主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即主体追求的目标,它虽非现实,但对主体的认识、情绪和行为影响很大,是主体行为的动力和参照系。二、自我意识的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就是根据自我意识的结构及其有关理论,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意识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品质。积极的自我意识品质包括:(1)自我认识全面而客观。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2)悦纳自我,即能欣赏和接纳自己。不仅接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且在整体上喜欢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3)开放的自我结构。当经验改变时,自我意识结构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能够吸纳新经验,调整自我意识的内容,使自我意识始终能够与经验保持一致和协调;(4)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本一致。自我意识的辅导主要包括自我概念、自尊、自信和自我监控能力等方面。(一)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培养自我概念是指有关自己的外貌、能力、学业水平、社会接受性等方面品质特征的自我知觉和认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可能比幼儿的低。这可能是因为进入小学后经历了许多来自学业和人际交往的新挑战。学校给小学生许多与同伴比较他们学业成绩、身体技能、受同伴欢迎程度的机会,以致他们的自我评价逐渐变得更加现实了。但并不是说,儿童一旦形成低自我概念,他们将始终认为自己非常差。当环境有显著的改变,例如,在失败成为历史时,儿童就开始经常体验到成功。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有效地提高小学儿童自我概念的具体策略如下: 、同伴交往和文体活动中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为此,教师应该适当地为学生在学业、同伴交往、文体活动中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比如,作业的布置力求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相适应,适当把握难度,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作业,从而体验到成功。 ,而不是别人表现得怎么样上。如果学生看到自己正在进步,并且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将对自己成功的可能保持乐观。如果他们看到自己的表现无法与同伴相比,他们可能就不会很乐观。因而,为了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应该适当减少竞争,适当减少学生相互间不合时宜比较的情景,着力指导学生把当前的“自我”与过去和将来的“自我”相比较来进一步认识自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一方面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能达到的目标,不一味跟自己过不去,帮助他们逐步做到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自我菲薄。 。学生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断从他人那里得到反馈,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逐渐形成自我概念。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自我概念通常与别人对他们的认识相似。例如,小学生对他们学****能力的认识与他们的任课老师对他们的智力和能力的认识相似;小学生对自己在社会交际场合能力的概念也来自他们受同伴欢迎的程度。辅导者承认并表扬学生取得的成功,就是反馈的鼓励性。辅导者指出学生当时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就是反馈的建设性。一般来说,反馈包括批评也包括表扬。如果老师只给予表扬,尤其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过分夸张、不切实际的表扬,学生将意识不到他们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也就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实际上,偶然的批评也能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