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京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7〜2020年)南京市交通局二OO七年十二月一、干线公路的定义 1二'规划必要性和迫切性 2(一) 公路网现状 2(二) 总体评价 2(三) 必要性和迫切性 4三'指导思想及原则 6(一) 扌旨导思想 6(二) 规划原则 6四'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 6(一) 规划冃标 6(二) 功能定位和规划对象 7(三) 布局方案及规划标准 7五'分期实施及安排 8(一) 投资估算 8(二) 分期实施 9六'政策措施 9(一) 加大资金筹措 9(二) 保障用地 10(三) 强化行业管理 10(四) 同步实施配套工程建设 10南京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07〜2020年〉十六大以来,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省市“两个率先”、“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和“五大中心建设”等战略的集中推进,对我市干线公路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等上位规划陆续出台,《省干线公路建设方案》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批转,市政府出台了新的干线公路建设配套政策,南京干线公路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抢抓重要发展战略机遇,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交通“三个服务”水平,迫切需要结合新的发展要求,以全新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和制定今后一阶段南京干线公路发展蓝图。一'干线公路的定义根据省交通厅编制的“江苏省干线公路发展规划研究”,江苏公路从功能分类角度可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三个层次。作为江苏公路网中的最高层次,按照连接结点特性、交通量、出行距离、车辆行驶速度等指标,干线公路是承担特定区域内重要结点之间中长距离出行和快速交通的主要公路,其行政等级一般是省道及以上等级,技术等级一般是二级及以上等级。二、规划必要性和迫切性(-)公路网现状截至2006年底,我市公路总里程达到96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1公里,通车里程居全省第二,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一,基本形成“环射结合”的网络结构;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总里程1851公里,%;农村公路率先全省,乃至全国实现所有行政村“村村通”目标。公路网总量和主要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要求。(二)总体评价1、 拉动社会经济增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了价值,而且直接带动了建筑、运输、制造、采掘等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房地产等一批其他产业实现了结构优化和升级,强化了南京经济的比较优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测算,公路建设每年对全市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保持在5%左右。2、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随着南京长江二桥、三桥的相继建成,长期制约我市跨江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初步缓解。2006年,宁淮、宁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实现跨江成环,为我市江北浦口、六合加速融入主城,苏北及中西部地区加速融入长三角,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3、 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城际间高速公路和城市绕城、绕越高速公路的建设,进一步紧密了都市圈主要城市间联系,拉近了城市间、城乡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城市、城乡之间的交流,强化了大城市的集聚效应,扩大了大城市辐射范围。4、 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形成公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门到门'直达”等特点。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干线公路的快速发展,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的联运效能,大大促进并提高了综合运输体系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公路网中上承高速公路,下联农村公路的干线公路总量偏低,尤其是一级公路通车总里程仅387公里,甚至低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部分区域,特别是江北腹地及漂水、高淳两县东部地区,缺少干线公路通达。由于缺乏总量支撑,干线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快速疏解、集散和连通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路网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功能。6、通道型公路容量不足受规划及建设管理、资金筹措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市干线公路建设总体技术等级偏低,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部分通道型公路建成后很快就不能适应交通需求。近年来,沪宁高速公路、绕城公路等相继实施扩容改造。但我市沿江以及与周边主要城市、禄口机场等重要交通节点的公路通道容量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7、与邻省公路网衔接不畅我市三面与邻省安徽交界。长期以来,市域公路网规划偏重于向东、向北与省内道路的衔接,但向西、向南的省际间对外通道较为薄弱,对于引导和服务安徽省东南部城市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支撑能力显著不足,同时也影响南京城市辐射范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