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总则(一)规划依据和规划指导原则1、规划依据:1)《XX县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XX县人民政府,1996年12月。2)《XX防洪规划》2、规划指导原则:1)以《XX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以促进县城的城市化发展,将县城江南新区开发成为二十一世纪生态居住区为规划原则。2)从整体出发,通过对江南新区的规划建设增强新区与主城区的联系,并充分利用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优势,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二)规划范围XX江南新区位于XX镇西南部,横阳支江南侧。。环城南路以东西向在用地中部横贯,,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其南侧用地为江南新区南片,,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二、用地现状分析江南新区北片位于XX县城XX镇西南面,北邻横阳支江,南临环城南路。其用地呈东西向狭长的不规划形状,内有三条溪流通过,根据XX防洪规划,横阳支江堤岸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在新区南侧设防洪堤及控制闸,将两溪山洪并入溪心溪排出,,使整个新区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江南新区北片用地地势较为平坦,现状除农田和农居点及岩头小区外,已有或拟建工程项目如下:县看守所、第二水厂、县成人教育学院、县进修学校、县机关幼儿园、县职业学校及镇七小学和民族中学,。三、规划用地性质及功能分析从用地性质上看,根据总体规划要求,江南新区北片用地以居住用地、文教用地为主,包括住宅开发用地、农居改造用地、岩头小区、中小学各一所、成人教育学校、进修学校、幼儿园等,并有部分配套公建用地,以及保留改造的武警用地、工业用地和安置用地等。详情见下表:地块编号用地性质面积(ha)、进修学校、、电信局、农贸市场、、、幼儿园17R居住用地四、规划设计与布局研究(一)总体布局1、江南新区北片范围内南北向过江道路有公园路、城中路、望鹤路、江湾路等四条,将江南新区与江北镇区联系起来,其中城中路为南北联系的主干道。东西向道路有滨江路和环城南路,其中环城南路为XX镇外环线。2、规划范围内有三条河流,其中东侧一条河流起泄洪作用。另外在1、2、3号地块西侧将修建一条小泄洪沟将山洪直接排入江中。3、在整个规划范围内有1、2、4、5、8、13、14号等七个地块为保留和改造用地,用地性质见前表,其余地块为规划地块。总体布局特点为:1)滨江路北侧为集中滨江绿带;2)滨江路南侧沿滨江路以居住用地为主,还有小部分宾馆用地和公建用地,有效利用了滨江地段良好的景观优势。3)沿环城南路北侧为部分安置用地、学校建设用地和公建用地。(二)建筑、环境规划1、在滨江路南侧、城中路两侧各有一块住宅开发用地,即7、11号地块,并规划有大片集中绿地,营造花园式居住小区。并且,小区用地临江,拥有良好的滨江建筑景观和环境质量。沿城中路设11号地块小区的主入口,园弧形入口建筑豪华大方,与道路西侧的大面积弧形集中绿地相呼应,而进入居住小区后的中央绿地让人立刻能感受到高质量的小区居住环境。小区弧形入口及与之相对的集中绿地成为城中路的一个突出的空间结点,而在城中路与环城南路交叉口由建筑形态丰富的公建及学校体育建筑构成次要空间结点。2、沿滨江路北侧为宽阔的滨江绿带,成为江南新区北侧沿江的绿色走廊,通过在其中进行广场绿化、小径、景观小品的规划设计,使之成为市民休息、游乐的公共空间,又是沿江观景带。3、滨江路与城中路拐角处的狭长地带,即10号地块,拟建一小型宾馆,建议宾馆建筑南侧直接在河堤上建设,这样既充分利用土地,同时滨水建筑又创造出特殊的、富于个性的建筑景观。4、15、16号地块为中档住宅发展用地,通过一条小区级非机动车道路与泄洪河流西侧相连,以加强小区居民与西侧服务设施和公建的联系,同时也方便学生通过内部道路上学。(三)道路交通规划路名道路等级及性质道路红线宽度(m)南北向晓峰路支路20公园路支路20西溪路步行道9城中路主干道26望鹤路支路20江湾路次干道24东西向滨江路支路20政法东、西路支路18环城南路主干道42注:道路断面详见道路规划图。(四)绿地系统规划由于该用地范围由自然山水所环抱,绿地系统的规划以“山水引入城市,城市融于山水”为原则。对沿道路两侧的绿带,河流两侧绿带及滨江绿带进行绿带宽度的控制,对公共集中绿地、小区集中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