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社会对学校教育又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所谓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品质的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良好的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小学时期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小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培养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由于我们的认识水平及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使这一问题变得尤其严峻。加上改革开放新形式下国内一些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国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乘虚而入,社会上一些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嬗变,再加上独生子女居多,有的家庭结构不稳定学校的思想政治无论是是力度还是方法都变化了的情况不相适应,凡此种种,无不妨碍和影响一些学生心理的健康,有些甚至受到毒害被严重扭曲变态。从学校来说,其根本任务是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的人才。而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德育的首要地位是无可置疑,特别是在转化成绩低下,品质不好,心理变态的后进生工作中,品德教育更是有着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那么,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而有效地将学生的变态心理转变为健康的心理,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加强品德教育,以下谈谈我的几种看法和做法。一、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毛泽东同志说过:“不论做什么事情,,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事情的联系,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能知道如何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从教育现状来看来社会环境对小学生有“三色污染”:一是文化宣传中的黄色污染,擦边球书刊。影视剧的色情渲染的危害就是例子;二是治安秩序中的黑色污染,一些犯罪分子的黑手伸进学校,拉学生下水;二是少数家长的灰色污染,某些家里的消极情绪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例:一些家长的扑克风,麻将风、电视瘾。使学生玩物丧忠,产生厌学情绪,另外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由于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形成了“见利就想,见钱就图”,“有钱就有一切”等错误观点。所有这一切对学生都不无影响。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思想活跃,社交面广,信息最量大,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但由于他们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必须摒弃抽象的空洞的说教,做法一定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重视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充实,哲理的启迪,做人的道理。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道德规范,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只有通过学生的白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才能成为学生的内在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高一级道德水准时发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克服那种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偏重说理,忽视实践,教育要求与实际需要脱脱节的弊端,为此,我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和实践活动,在班上建起了“四栏”(时事政策宣传栏,学雷锋,学英模专栏,贯彻日常行为规范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