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物专题片:哀牢山守望者引言:在哀牢山上生长着一种极其坚韧的植物叫藤萝,它植根于悬崖峭壁间,傲风雪、斗严寒,永不放弃希望,并把希望传播得更为广泛。在哀牢山上,有一位具有和藤萝一样品格的人,他没有强健的体魄,却用颤弱的臂膀托起了大山的希望;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山的意义;他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用梦想演绎着、开拓着,他就是玉溪市优秀共产党员杨超雁,开发哀牢山旅游资源第一人……十一黄金周刚刚过去,对于在旅游景区从事旅游业的人来说,可以好好的休整一番,等待下次旅游高峰的到来。但是对于李家云来说,这几天正是自己最忙碌的时候。自从开办起乡里人家农家乐,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现在已有的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这几天他正忙着扩建自己的农家乐。采访:耀南村村民李家云在杨超雁的带动下,我们开农家乐这些,家家都基本满,特别我家这里生意的确好,腌的这个火腿腊肉,在以前一家杀个把两个年猪火腿,都是背到戛洒去销售,现在都不够卖,现在一个连个火腿都舍不得吃,都卖给游客。在耀南,像李家云一样从事乡村旅游接待的农户还有好几家,这几年随着新平旅游业的发展,来耀南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耀南村村民看到了旅游的商机,纷纷加入了旅游开发的行列。采访:耀南村党总支书记赵兴明我们耀南这个旅游的发展,人员是源源不断,天天都有客人在在这个地方,当初杨超雁在这个地方提出来搞旅游,如果杨超雁不坚持搞旅游,我们耀南乡村旅游来讲,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新平哀牢山旅游蓬勃发展的背后,人们没有忘记一个人,每当提起他,耀南村的群众都有说不完事,道不完的感激,他就是杨超雁。梦起哀牢山杨超雁今年49岁,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曾当过武警、也曾以走村串寨给村民照相为生。1993年,杨超雁被群众推选为耀南村村长,然而,摆在这位村长面前的是一穷二白三落后的市级贫困村,由于地域环境的制约,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600多元,群众还过着花钱靠救济、吃粮靠返销、吃米用人舂、磨面用人推、照明用明子火把的生活。过去几年,村公所也尝试发展地膜包谷、核桃、竹子、水果、养殖等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路子,但似乎都没有改变当地群众的生活面貌,到底该探索一条怎样的发展路子成为杨超雁日思夜想的难题。采访:杨超雁通过不断的总结,到了各地去考察学习,我们村就在哀牢山这个心腹之地,整个哀牢山的中部,我们村的背面都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县级自然保护区,有比较好的自然风光,1993年10月份我就提出来,在我们这个村搞生态旅游,把我们这个生态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两次偶然的考察机遇让杨超雁的思维豁然开朗。1993年10月,一份由杨超雁亲自拟稿的《依托哀牢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规划》摆在了乡党委政府的办公桌上。杨超雁的信心源于哀牢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源于对当地群众的那份深厚的情感。就在这一年,横跨哀牢山并途经耀南的恩水公路建成通车,在城市人看来,那是一条不起眼的山区土路,但在杨超雁看来,那是一条激动人心的致富之路,发展旅游的梦想更加坚定。但没想到的是,他的梦想遭遇了沉重的挫折!在村民大会上,三分之二的群众不支持发展旅游,上级领导也不支持,旅游之梦面临流产。采访:杨超雁由于当时条件也不具备,再加上很多人没有这个观念,对生态旅游是什么一回事,还是个问号。因为这个事是前人没有走过,也没有什么例子。哀牢山上搞旅游是一个新鲜事情,有些村民想不通,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