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英雄传奇之结晶:**《水浒传》的成书、作者与版本成书过程宋江起义的故事取材于历史: 《东都事略》、《三朝北盟会编》、《宋史》等文献记载,宋江三十六人于北宋宣和年间起义,活动于河北、山东、苏北一带,后为张叔夜逼降,改编成官军,参加了征讨方腊的战役。张叔夜**宋江起义的故事从南宋起就在民间广泛流传: 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石头孙立》等说话篇目;南宋画家龚开撰有《宋江三十六人赞》; 元初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梁山泊聚义本末”,虽叙事粗略,但内容与《水浒》大体一致。元代出现了大批“水浒戏”,如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康进之《黑旋风负荆》、李文尉《燕青搏鱼》等。**作者一般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所作,其门人罗贯中在其“的本”(即真本)的基础上又作了一定的加工。明人除了较为一致地肯定他是杭州人外,其他未曾提供一点可信的材料,连生活年代也有“南宋时人”、“南宋遗民”、“元人”等多种说法。**版本最早的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 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100回本; 袁无涯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增加了平田虎、王庆的故事,共120回。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惊噩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成为清300年间最流行的本子。**“逼上梁山”的典型:林冲“忍”之一:高衙内岳庙调戏林娘子……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林娘子**“忍”之二:樊楼诱奸林冲见说,吃了一惊。也不顾女使锦儿,三步做一步,跑到陆虞候家。抢到胡梯上,却关着楼门。……林冲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那妇人听的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斡开了楼窗,跳墙走了。……林冲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将娘子下楼。……    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迳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候,也不见了。却回来他门前,等了一晚,不见回家。林冲自归。锦儿**林冲报复帮凶陆虞候……(1)还是怕高太尉,吃着他的请受,不敢惹他。(2)林冲重义,陆谦是他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这恰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忍”之三:误入白虎堂高太尉以“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的罪名,将林冲送开封府问罪,刺配沧州。……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忍”之四:刺配沧州道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薛霸道:“那里信得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的?”……同董超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