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语文教学论电子教案《小学语文教学论》是开放教育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两个特点,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小学语文教学,既研究其基本规律(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教学内容、过程等)问题,也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问题,即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教材教法和教学实践)。概括来说,这门课程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为什么教语文,教什么样的语文和怎样教语文。它是和教育心理学、语言文字学、学科教学论、美学等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边缘学科。这门课程主要包括小学语文课程论;小学语文教材论;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理论;小学语文教师论。其中教学论包括: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的教学理论,如:识字教学的基本理论;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听话、说话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论在本书用了5个章节来论述,可见,教学论是这门学科的核心部分。课程介绍课程体系?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第二章小学语文教材?第三章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第四章识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章小学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第六章小学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七章小学听话、说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第八章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第九章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目的和要求课程内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第二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作业第一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和建国以来几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概况,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并在教学大纲的比较中,掌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课程的概念1、课程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广泛的课程:是指儿童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狭义的课程:学科的同位语,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思宾塞)2、课程又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我国:课程一词为我国所固有。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注疏《诗经·小雅》时就用过这个词。宋代教育家朱熹多次说“教育要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做工夫”。他说的课程,既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又包括忠、孝、悌、信、仁、爱等封建伦理道德,与今天我们对课程的广义理解类似。?西方:来源于拉丁语,现指“学习者在学校的指导下获得的全部经验”。当前普遍认同的课程定义: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科课程(本书所讲课程)显性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隐性课程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一)清末小学开始设国文科?《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影响深远的启蒙识字课本。?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规定初小和高小均设国文科。表明小学语文学科的确定,语文教学与经学相分离,提出国文教学要练习口语。(二)五四以后‘国文“改为”国语“?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小学教科书淘汰了文言文,改为白话文。(三)建国之初“国语”改为“语文”?新中国成立后,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将修订后的《国语》改为《语文》,作为小学国语课的课本,供全国使用。这一课程名称一直使用至今。二、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工具性)?小学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情意性)?小学语文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思想性)(二)小学语文课程的地位?语文课程基础工具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是核心课程,它在各科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第二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定义?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一般有说明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选编教材的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后者分作几个章节具体叙述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的学科还对作业内容和各部分教材所需教学时间加以说明。?教学大纲有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二)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的依据(三)教学大纲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四)教学大纲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