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11/1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戏曲和电视剧美学思考论文-电视剧论文在戏曲艺术陷入低谷的时代,如何保存“国粹”成为许多专家和从业人员焦虑的问题。戏曲的衰退,似乎只是整个“剧场艺术"衰退的一个部分,而以现代传媒为基础的电视剧艺术却日益兴盛。那么,将戏曲与电视剧嫁接,是否可以从根本上拯救戏曲呢?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呢?要说明此问题,就需要从作品、作者、受众三个维度对戏曲电视剧的美学特征及其可能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一、戏曲电视剧作品的二重性同样是戏,其在东西方的特征是不同的。西方的戏是“戏剧”,东方的戏是“戏曲”。二者的特征可以从名字上看个大概。戏剧,着重在“剧”,剧烈的变化也,讲究的是冲突律。戏曲,着重在“曲”,歌舞为主也,如果穿凿一下,可以把“曲”理解为曲折,讲究的是曲折律。冲突和曲折有很大的不同。冲突的外在表现是激烈的斗争,内在特征是一种向心力,把一切情节集中起来,推向一个漩涡,要求达到情节的高潮,遵循的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逻辑,有时高潮就是结局了。而曲折则是波浪式的单线叙事,根据人物加上情节,形成的不是向心力,而是一些小的波澜,遵循“起承转合”的叙事逻辑。中国戏曲遵循曲折律,很少进行终极价值的追求,只是满足娱乐的需要。因此,中国戏曲的“戏”也就具备游戏、嬉戏的特质。但是,电视剧是“剧”,它需要有一些集中的冲突,需要高潮,才能吸引观众观看。根据电视剧的创作美学,电视剧需要几分钟有一个小高潮,需要有悬念,即需要有所谓的戏剧性。因此,戏曲电视剧就具有了美学上的显著二重性:既要照顾传统戏曲的曲折律,又要照顾电视剧的冲突律。戏曲电视剧必须同时兼顾这两方面,因为戏曲美学非常讲究“求美”、“求韵味”等本体性的美学特质,都与曲折的叙事联系紧密。换句话说,如果戏曲的冲突过于巨大集中,就会破坏戏曲的韵味。前几年我们曾经企图把西方戏剧的经典一一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改变成京剧,结果并不成功,就是没法解决好冲突性强的作品中“冲突”与戏曲的“韵味”和“情韵”的矛盾。中国著名剧作家田汉也曾经因为在话剧中追求情韵而受到质疑,如他的《秋声赋》为了追求情韵,故意将矛盾的三方拆散,进行单线叙事,结果没有造成集中的冲突力量。因此,如何解决戏曲电视剧中的二重性矛盾,就成为了创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戏曲受到诗歌传统的影响,从元杂剧到明清传奇都以抒情为美。更深的层面上,其追求情韵的特征也同传统哲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儒家讲究“和”,要求保持一团和气,避免剧情朝反方向突转,认为这样才有韵味;道家讲究“妙,如镜花水月,不可捉摸,而暗含情味,此中真意必须通过仔细的体验才会知道。这些观念经过长期积淀成了中国观众的审美****惯。“无论是在追求感官刺激方面,还是在情节的复杂曲折方面,抑或是在迎合一般观众的审美趣味的灵活性方面,戏剧是无法与长、中篇小说,现代电影或电视抗衡的,如果它试图在这些方面参与竞争,那肯定是会失败的。”(1)戏曲的大部分优秀剧作都是极有情韵的,而不是在情节的复杂性上进行追求。《西厢记》在明代就被推崇为最理想的剧作,因为其体现了诗歌、人物、唱腔以及节奏的美。可以说,戏曲的曲折叙事属性以及追求美感和情韵的特色是根深蒂固的,也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但是,电视剧艺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观众之所以喜欢看,同那些规律是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