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秋水》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秋水》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秋水》在教材中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执教意图应着眼于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研习课文,加强语文积累,从而真正成为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研究性阅读。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讲述人生道理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教材分析《秋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学习的是先秦诸子的部分优秀散文,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在了解思想内容外,着重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品味先秦诸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学习其创作手法,感悟人生哲理。《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文意浅显但包含的文言知识点集中,语言优美,是庄子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学习《秋水》,探究其文言知识和创作手法,对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三、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进入高中后,《秋水》是学生在教材上接触的第八篇文言文。因此,此时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但所掌握的知识点还较为零散,需要集中整合。同时,作为古代经典,《庄子》是极富智慧的,因而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把握庄子的思想和文风是有一定难度的。再者,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对文言文的兴趣缺乏、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对文言文的学习内在规律认识不足等原因,他们尚未形成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庄子本人及其思想,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成语,掌握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等文言句式。(二)能力目标:学习对比的手法,训练鉴赏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三)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实词。2. 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 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对策:1.“四步阅读法”:字音、字形、字义、翻译是文言文在表面上的四大块内容。学生牢固地掌握并积累字音、字形,对答好高考的基础知识题很有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字词意思和翻译方法,在答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题时会受益匪浅。此法为教师本人原创,即在初次接触一篇文言文时,应采取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读全文,着眼点在于掌握字音;第二步,二次通读全文,着眼点在于掌握字形;第三步,再次通读全文,着眼点在于参借助课文下方的注释,掌握字词的意思;第四步,视觉翻译,将课文下方的注释遮住,然后在眼睛扫过课文的同时,在心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在《秋水》一课中,教师将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采用“四步阅读法”疏通全文。2.“积水成渊”:让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小卡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固定句式、成语等,并要求学生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反复加强对卡片上文言知识的记忆。(二)教学难点:总结文章的艺术特色,掌握对比的手法。对策:合作探究法六、教学策略与手段(一)课时安排:两个课时(二)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