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国医学史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医学史论文.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11/1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医学史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中国医学史论文废止中医的争论与反思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当推清末国学大师俞樾。1879年,俞樾发表《废医论》,之后又发表《医药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这也是近代“废医存药”思想的滥觞。俞樾思想的影响逐渐扩大。1900年前后,思想界已出现否定五行说的思潮。到民国时期,废止中医作为当时“中西文化之争”社会思潮的一部分,在思想界乃至政界都引起激烈的争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药学被当作旧传统、旧文化一并否定。当时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鲁迅、梁启超等都有这方面的言论。在中国百年历史中,关于中医的存废问题,有过四次大规模的争论。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当时的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上,通过并于随后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该《法令》前后颁布两次(1912年11月和1913年1月),都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而是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1925年,中国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此事报请教育部批准时,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上书教育部,坚决抵制。教育部以此为借口,断然拒绝了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要求。因此,中西医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从而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中医存废之争。1950年,余云岫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名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草案将“废止”变成“改造”,提出将中医改造成西医。50年代初,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规定不许中医进医院;要进医院,必须学习西医知识包括解剖学等等。同时设立了中医进修学校,让中医去学习西医,学习解剖学。因为政府和毛泽东大力扶持中医,最终卫生部两位副部长王斌和贺诚被撤职。但同时,“中西医结合”的说法开始兴起,并引起废存双方新的争论。2006年,方舟子出书《批评中医》,张功耀发表《告别中医中药》,并在网络上发动“取消中医”的签名运动,何祚庥到处讲演,批判说“中医是典型的伪科学”。卫生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不会取消中医”。5月12日,来自中国各地的500多名中医药界代表在广州集会,发表了《中医药发展广州宣言》,坚决反对废弃中医药,新一轮中医学的存废之争又拉开了帷幕。那些主张要取消中医的人,一个最大的理由就是“中医不科学”“中医是伪科学”。要回答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搞清楚什么是“科学”就一目了然了。如果按照西方关于“科学”的严格定义,中医当然不是“科学”。因为严格意义的“科学”是十七世纪牛顿力学之后才有的。这种“科学”必须要符合三项要求,那就是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实验验证,必须具备客观性、精确性、可重复性、可验证性。试想二千年以前在中国诞生的中医学怎么是这种“科学”呢?所以我们不赞成用“科学”这个词来评价中医。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体系,中医和“科学”是两个体系,为什么要用西医、要用“科学”来评价中医呢? 可是面对现代科学的强大话语霸权,中医的“现代科学化”似乎成了必由之路。一大批老中医在忧心忡忡:中医的现代科学化能否继续保持中医的传统?能否继续保持中医的特色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