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微刺激面纱脱落4月的金融数据已出,经济下行颓势未改;1-3月各项数据并不理想,但一季度因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加上改革措施的频繁出台,人们更期待4月的数据,并以此探究二季度乃至全年的经济走势。4月,,同比减少2091亿元。其中,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747亿元,同比少增加176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86亿元,同比少增加661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576亿元,同比少增加35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417亿元,同比少增加152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87亿元,同比少增加143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663亿元,同比多增加162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51亿元,同比多增加477亿元。枯燥的数字背后该如何来解读?4月的数据显示,仅债券和股票融资同比多增加以外,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票据均同比少增加,如果再结合最近几个月社会融资持续同比少增来看,市场需求疲弱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关表外业务的监管呼声不断,但历次监管的历史证明了一个规律始终存在:即只要需求存在,相关的创新总会层出不穷,政策对结果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社会融资的萎缩来自需求端的原因要更大一些。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747亿元,同比少增176亿元,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虽较上月显著提升,但绝对值差异不大。贷款投放低于预期,短贷增量极少,暗示需求疲弱且银行有避险倾向,惜贷情绪上升。从融资方企业部门看,中长贷增加较多可能与稳增长相关政策有关,居民部门中长贷增量较多,则和银行的避险倾向关联性大,因为按揭贷款通常被认为是低风险业务。居民户短期贷款、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分别增加906亿元和568亿元,票据融资新增860亿元。票据融资多增暗示需求不强,短贷增量偏少除了和需求较弱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也与银行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背景下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更为谨慎有关。信贷需求仍然疲弱截至4月末,,%,%,%;,%,%%;,%。当月净投放现金286亿元。4月M2环比增加8112亿元,%,由于2013年同期基数较高,4月M2增速高于市场之前的预期。M1/%,货币活跃度依然较低,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的增速表明目前总体货币环境依然较为宽松,考虑到基数原因,下半年M2增速仍将保持在13%增速之上,符合年初的目标值。以目前的数据分析,央行并不存在降准的必要性,利率的自然下行也使得降息的意义大幅减小,因此,货币政策的微调仍是央行的首选。尽管流动性较为宽松,但贷款增速却并未提高。3月末,,%,,增速进一步下滑。4月新增贷款7747亿元,同比少增176亿元,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但增速较3月又进一步下滑,银行放贷依然受制于存贷比压力。虽然银行全年依然会用足额度,但信贷需求仍将有所下滑,并极有可能带动贷款利率下行。从新增贷款结构上看,4月住户贷款增加28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0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90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94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6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23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60亿元。不过,不容乐观的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提升并不代表投资意愿的增强。数据显示,%,%,%。目前表内融资需求依然不弱,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显著提升,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融资需求向表内转移;另一方面则来自银行对贷款收益率的诉求。因此,将中长期贷款的上升解释为企业投资意愿明显增强,并不符合目前的经济实情。居民贷款方面,短期贷款符合季节性规律,消费需求并未明显提升。中长期贷款走势较为疲弱,较上月减少27亿元,较2013年同期减少410亿元,房贷明显收紧是主要原因。随着存贷比及负债成本的上升,银行已无力继续增加个人按揭贷款的总量,个人房贷的破局仍需政策或价格层面的支持。从结构上看,贷款占比50%,与上月基本持平;委托贷款环比有所下滑但仍维持较快增长;信托贷款进一步萎缩,一方面源自券商、基金通道业务的竞争;另一方面源自信托风险偏好下降。企业债券融资额在利率较低的市场环境中持续提升,较上月多增1204亿元,几乎等于2014年1-2月之和。总体而言,目前市场需求仍然十分疲弱,企业扩产能动力严重不足。短期来看,社会融资增速下滑仍未见底。但银行间利率的下行使得融资格局发生变化,债券发行量的快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