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GDP再认识作者:陈享光网站编辑:杨宾来源:《北京日报》日期:2009-08-17曾经有一段时间,GDP成为考核领导干部绩效的主要指标,GDP的增长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代名词,致使有的地方一味追求GDP增长,甚至导致了“GDP的崇拜”。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GDP崇拜”自然受到了批判,但现在似乎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即不敢大大方方地提促进GDP增长,甚至不敢讲GDP,似乎讲GDP就是搞GDP崇拜。如何理性、正确、辨证地看待GDP,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破除对GDP的崇拜,并不意味着要否定GDP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从西方国民核算体系中引进的一个指标,曾被有的经济学家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GDP能够表现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在内的所有行业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这一指标能够从最终产品、常住单位的增加值和原始收入上衡量和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整体表现。GDP的这一特点使它得以成为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然而,一旦GDP成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时,他们就可能为政绩而片面追逐GDP的数量。由于GDP是根据国土原则计算的,外资带来的增加值同样计入当地GDP,于是一些地方采取各种优惠政策竞相引进外资,这样就出现了“外资留下了GDP,带走了利润”的现象。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盲目的GDP的崇拜,无疑会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后果。从理论上分析,作为经济总量指标,GDP存在哪些局限性呢?一,GDP不能衡量产出增加而付出的社会成本。二,GDP不能衡量经济的效应和质量。三,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和人们的福利状况。GDP和人均GDP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和福利的改善,如果GDP增加伴随收入的更加不公平,那么,仅仅社会的少数人从GDP的增加中得到好处,大多数社会成员并没有从增加的GDP中获得实惠和利益,他们的福利状况因此会进一步恶化。四,GDP增长率并不等于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便不考虑收入分配的影响,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取决于GDP的增长,而且取决于人口增长,特别是像我国这样人口基数大的正义等价值判断和人们生活的质量。GDP的这些缺陷使之不能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实际上由于这些方面的缺陷,即使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也有很大局限性。但破除对GDP的崇拜,并不意味着要否定GDP,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GDP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GDP增加意味着最终产品、常住单位增加值和其原始收入的增加,因此GDP是衡量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生产活动的结果的一个总量指标,是国家整体经济活动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考核指标体系的完善和相关制度建设,来鼓励人们去追求高质量的GDP、绿色的GDP。GDP虽然影响综合国力,但GDP本身并不代表综合国力,GDP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并不意味着就是世界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GDP已超过30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无疑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但这不等于说有了GDP就等于有了综合国力,只要GDP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就必然而然地成为世界强国。把GDP等同于综合国力,把GDP的增加等同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对GDP的不正确解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GDP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