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从《赠白马王彪》中看曹植风骨[技巧].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赠白马王彪》中看曹植风骨[技巧].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1/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赠白马王彪》中看曹植风骨[技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赠白马王彪》中看曹植风骨[技巧]从《赠白马王彪》中看曹植风骨从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蓬莱文章建安骨”,可以得知,建安文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它的风骨。建安文学诗风苍劲古朴,不任雕饰,往往都是直抒胸襟,既有对民生疾苦的慨叹,又有对生命流逝的惋惜等,这就是建安文学风骨之所在,同样也是建安文学魅力之所在。对于“建安风骨”,自古以来,人们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言人人殊。一般基本同意“风骨”就是黄侃首倡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之说。而风和骨合起来就构成一种有充实的社会内容和刚健挺括的语言形式的艺术风格。在建安文学中,留有芳名的有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然而在这些“名人”中,曹植一直备受瞩目,被称为建安文学中最杰出的人物。钟嵘在《诗品》卷上中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评曹植之诗。骨气与词采,一主内,一主外,为诗歌成功关键因素,缺一不可,诚如刘勰《文心雕龙*风骨》中所说:“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而曹植诗则能将二者完美结合,堪称建安风骨的表率。曹植一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共11年,曹植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曹丕及其子明帝曹睿的猜忌和迫害。曹植后期实际是在类似软禁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有的只是愤慨和悲伤,没有幸福和希望。《赠白马王彪》一诗形象地反映了曹植后期的生活和感情。《赠白马王彪》一诗,表现了曹植恐惧,悲伤,痛恨和愤怒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深刻地揭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在此诗中,我们能领略到曹植风骨的无限魅力。一、曹植风骨深邃见于内蕴曹植诗内容充实,巧用景物形成意境,从而表达深沉内蕴。王钟陵在论述曹植诗“骨气奇高”内涵时指出:“对渴望建功立业的慷慨情怀之激昂的抒发,对备受压抑的苦悲伤之深婉吟唱,以及在游仙诗中对恢廓境界的一种解脱式的追求,这三者构成了曹植诗对一个觉醒了的个性心灵之丰富而深沉的表现,这也正是钟嵘所谓‘骨气奇高’的表现”。而钱志熙在《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则表述:“一个伟大作家得以产生,必须经过他的发展方式是内向性的,即走向自己的心理这一阶段,而曹植正是这样的作家。”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告诉我们:曹植终生不懈地追求的理想,乃是为了“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而这种追求最终则是以悲剧告终。事实上,以理想开始而以悲剧告终,是大部分建安文人共同的生命历程。但曹植在两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他的悲剧命运释放出屈原之后少见的艺术能量,使一个又一个悲剧性的生命形象从他的笔底出现,他们不再以士人的本有形象出现。《赠白马王彪》中,寒蝉、归鸟、孤兽都是诗人自身的写照,面对着现实残酷的世界,曹植只能如“寒蝉”般发出“哀鸣”;“归鸟”虽曾远离家巢,但也有林可赴;“孤兽”曾孤独,但现已能有群可归,而自己却无路可走,无家可归,从而产生人不如物的感触,这就是“感物伤我怀”。曹植借助笔下景与物的交合,使诗歌内容充实,从而达到抒发内心苦闷,形成全诗悲凉氛围的效果。曹植诗中反应着当时社会黑暗现象,充斥着曹植的弘道济世精神。《赠白马王彪》第三段,曹植开始直接抒发内心的悲愤,,进入诗的核心部分。在这进退两难之际,作者还得骑着病马前进,说明当时诗人已经失去自由,只能返回封地,没有其它选择,因此发出了“我思郁以纡”。反应了当时统治者对骨肉同胞尚且能如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