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学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忱:在说文解字屮对“教育”一词进行单字解释。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FI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耍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学校岀现的条件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现彖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第三、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和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学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学者。2•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的功能:是教育活动对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的作用的对彖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称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是教育的派牛功能。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按教育作用的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谁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教育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隐性功能可以转变为显性教育功能。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神所创造的,最古老的教育起源学说,朱熹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沛西•能、利托尔诺(木能牛利息)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屮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唯一正确或最具权威的教育起源学说,凯洛夫、米丁斯基(米凯爱劳动)需要起源说,杨贤江6•交往起源说,叶澜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自发性、广诊性、无等级性(教育只有在原始社会具有无等级性)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劳结合,长者传授制。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夏朝,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学校,庠(最早的学校名称)西周,出现了国学(王城,都城以内)和乡学(地方),学在官府,教育的阶级性。六艺:礼乐射艺书数春秋,私学兴起封建社会战国,私学繁荣,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汉代,官学、私学并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开辟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的先河),察举制(自下而上)、征辟制(自上而下)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科举制(隋炀帝最早创立)宋朝,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盛兴,程朱理学(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屮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科举制明朝,学塾(私塾),科举制(八股文成为科考固定格式)清朝末年,学堂,中体西用(西文:语言,西艺:技术),科举制(1905年废除)奴隶社会古印度,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古埃及,人类最早的学校,人类最早的文字,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军事体育、政治道德,尚武。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崇文古代雅典和古代斯巴达教育的区别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张,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