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大禹精神.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禹精神.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1/2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禹精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禹精神一、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二、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三、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四、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的律已精神。五、严明法度,公正执法的治法精神。六、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大禹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从华夏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看,大禹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顽强不屈,百折不挠求生存、求发展的优秀民族精神。海内外中国血统的人常以“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形容自己,作为自己的代名词,正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文明史,表明了我们中华民族心是相通相印的,根是一脉相承的。正是因为大禹的精神是那么的崇高、伟大,使中华民族子孙为自己能是大禹后人而感到那么的光荣、骄傲和自豪。大禹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一、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尧、舜时代,许多地方连降暴雨,湖泊涨溢肆虐,洪水冲毁了大量农田和房子,家畜大多也死于非命,人类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帝尧为了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四处寻找能够治理洪水的能人,四岳和众大臣都推荐鲧担此重任,帝尧便委派鲧负责治水。鲧治水采用“湮”、“障”之法治理洪水,历时九年,不仅没有治平洪水反使堤溃坝毁,造成更大的灾难。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助帝摄位行政的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之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当时风险之巨大,任务之艰苦是可想而知的,面对这种情况,大禹以民为重,公而忘私,抱着我若不把洪水治平,怎奈天下苍生的信念,毫不犹豫,毅然挑起了治水重担,开始了长达十三年艰苦而又漫长的治水历程。为完成治水任务,大禹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据史料记载,大禹娶涂山氏的女儿,结婚四天后就告别娇妻,回到治水前线,这一去竟十三年,其间曾三次路过家门而没有进去,就连他的儿子启降生时,他也未能回家看望,照料,以致“启生不见父,昼夜呱呱啼泣。”《尚书·益稷》曰:“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废土功。”《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孟子·滕文公上》曰:“疏九河,瀹济漯,注诸海,决汝汉,推淮泗,而注之江……三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代代相传,一直至今,已成为公而忘私、忧国为民的代名词。二、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在治理洪水的艰苦岁月里,大禹顶风冒雨,风餐露宿,四处奔波,身先士卒,带头苦干,累得大腿没有了肉,小腿没有了毛,手脚上满是厚厚的老茧,皮肤变得黝黑粗糙。《韩非子·五蠹》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虐之劳,不苦于此矣。”《尸子》曰:禹“手不爪,胫无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为完成治平洪水,拯救百姓的伟大目标,大禹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吃最差的饭菜,穿最差的衣服,住最差的房子,把所有财物都用于治理洪水事业上,他白天带领人民开山劈地,战斗在治水第一线。晚上苦苦思索,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方法。在治水中,为了赶时间,大禹在陆地上就乘车,水路上就乘船,泥泞之地就乘撬,左手确定平直,右手测量长度,一年四季,都在为治理洪水而奔波忙碌,可谓“劳身焦思”。大禹的这种行为,取得了广大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史记·夏本纪》曰: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