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原发胆囊癌的诊治.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原发胆囊癌的诊治.doc

上传人:ayst8776 2019/11/22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原发胆囊癌的诊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鼻咽位于颅底和软腭之间连接鼻腔和口咽。癌瘤常侵犯临近的腔窦、颅底或颅内。在中医古籍中类似"鼻渊"、"上石疽"、"失荣"等证。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瘤之一,尤其在广东省的发病率较高,有"广东瘤"之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粗略估计,世界上80%左右的鼻咽癌发生在我国。鼻咽癌的发病率年龄曲线由20岁开始上升,至50~60岁的年龄组为最高峰。男性为女性的2~3倍。鼻咽癌的发病率常因地区、种族的不同而有差异。中国南方的广东省,以中部及西部(肇庆、佛山、广州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中四会县最高,,;中山县次之,,。即使在美国的中国人,,;而欧美的白种人一般在1/10人口以下。鼻咽癌的发病与遗传、环境、饮食、病毒、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鼻咽癌病理组织学分型以低分化鳞癌占绝大多数,约95%以上;其次为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等。%。%,%。通过血道转移者以骨、肺、肝居多,且常为多个器官同时发生。鼻咽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50%左右。目前多倾向于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文献回顾]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鼻咽"这个解剖部位。《灵枢经》经脉篇曰:"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按次循行路线,"颃颡"与现代"鼻咽"的解剖部位相吻合。"鼻咽"往上入颅中凹出眶上裂至额部;往下入咽后,颈侧淋巴结,这也是鼻咽癌颅内侵犯及淋巴道转移的常见途径。祖国医学古籍中,"鼻渊"、"控脑砂"、"耳鸣证"、"上石疽"、"失荣"等病症的记载与本病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如《素问o气厥论》曰:"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暝目。"《医宗金鉴》曰:"鼻窍中时流黄色浊涕,……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沥腥秽血水,头眩晕而痛者,必系虫蚀脑也,即名控脑砂。"《明医杂着》中曰:"耳鸣证,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鸣,郁甚则壅闭矣。"《医宗金鉴》曰:"石疽生于颈项旁,坚硬如石色照常,肝郁凝结于经络,溃后法依瘰疬疮。"又曰:"失荣耳旁及项间,起如痰核不动坚,皮色如常日渐大,忧思怒郁火凝然,日久气衰形消瘦,越溃越硬现紫斑,腐蚀浸***流血水,疮口翻花治总难。" [中医病因病机] 鼻咽癌的病因,与机体内外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如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情志不遂、饮食不洁,脏腑功能失调,致邪毒乘虚而入,凝结成癌肿。其病机以热毒壅盛、肝郁痰凝、血瘀阻络、正气亏虚为主。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鼻咽为呼吸之通道。情志不遂、郁而化火,肝胆火毒循经上移,或过食肥甘、嗜酒、饮食不洁,损伤脾胃,痰火与邪毒互结,或素体蕴热,中国生物治疗网别指出,复感邪毒,肺气不宣,肺热痰火互结,而致热毒壅盛;或肝气郁结,肝郁犯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痰浊内生,阻塞经络,而致肝郁痰凝;或怒气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郁日久,血行受阻;或气滞血瘀;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引起脏腑亏虚,或因外感六***,内伤七情而致气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