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书活动月”吾之感想因为是当班主任的缘故,所以,平常关注或者阅读的都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和如何他们沟通方面的书籍。今年的读书活动月,我阅览了好多书,对自己的启迪也很多。现略微整理与大家共勉。第一个关键词“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孝敬长辈,称为百善魁首。孔子说,“孝道”,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教育孩子、教育学生首先从哪里教起?从孝道教起。我们的学生再怎么顽劣,也知道孝顺父母。当他们犯了错误,接受批评的时候,说到父母为他们含辛茹苦、满手老茧,他们的眼里也会噙着泪花。心底的羞耻感和对父母的愧疚感,会让他们学会成长和改变。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要善于捕捉这样的契机,及时的梳理他们内心的善念,以孝促百善,我们的学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我们的世界从来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感恩、懂得孝顺是很有意义的。一代一代的传承,是爱让这个世界轮回而温暖。父母的付出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而我们,只知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像觉得父母的付出理所应当,其实是很不对的。学会去感激父母,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此才会有和睦而快乐的家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融入社会,孝顺父母,善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快乐。第二个关键词“与人良善”。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敏感而冲动,是他们的共性。一言不合就容易抡拳头,这是所有班主任都很头疼的问题。怎么办?我看了一段文字,让我有了一点儿思路;是个四字成语“与人良善”。清朝时期的安徽桐城有一个家族,父子两代皆为丞相,可谓权高位重。他们就是张英、张延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时、吏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共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到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后,感觉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一时之间传为美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告诉他们怎么样做才算是与人良善。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该如何化解?如果有一颗与人良善的心,你绝不会随便与别人动手打架。就算真的产生了矛盾,请自己的好朋友或者班委的成员从中调解一下,也许矛盾就解决了。班委成员也解决不了的,找老师帮忙,坐下来聊一聊谈一谈,没有什么矛盾不可以化解的。第三个关键词“理想和梦想”。好多老师都面对着这样的困境,课堂上无人在听、无人在学。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没有方向,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不让他们玩手机,他们就选择睡觉,面对着这样一群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听之任之?对不起家长的重托和社会的信任。那该怎么办?我觉得还是要告知他们关于“理想和梦想”的真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坑不能一代接一代啊!要让他们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遗憾,却再也不能重来。更要告知他们,立志从来不会晚!人活着要有所追求,不能晖晖噩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想,都在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