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诗能穷人 与 诗能达人 中国古代对于诗人的集体认同.pdf

格式:pdf   大小:54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能穷人 与 诗能达人 中国古代对于诗人的集体认同.pdf

上传人:977562398 2019/11/24 文件大小:5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能穷人 与 诗能达人 中国古代对于诗人的集体认同.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X/诗能穷人0与/诗能达人0)))中国古代对于诗人的集体认同吴承学摘要:/诗能穷人0与/诗能达人0在中国古代是共同存在、不可分割的两个诗学论题,将二者放到一起考察,相互印证,对中国诗学的理解才会比较全面和深刻。虽然/诗能达人0与/诗能穷人0在中国古代诗学话语中都具有真实性与合理性,但人们还是倾向于选择/诗人薄命0、/诗能穷人0、/穷而后工0之说,而/诗能达人0之类表述则被遗忘或被遮蔽,从而形成中国文学批评中/诗人薄命化0的理论倾向。对于/诗能穷人0与/诗能达人0的现象、理论的选择与接受,表现出一种基于传统诗学观念与价值判断之上的集体认同。诗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与神圣信仰,/诗人0是一个被赋予了悲剧色彩的崇高名称,这种集体认同体现了人们对于文学使命的期待。关键词:诗能穷人诗能达人诗人薄命集体认同作者吴承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州510275)。在古代文论的原始语境中,理论的/生态0往往是平衡的,每种理论常常是和它的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存在的。但是,经过人们的阐释与接受之后,/平衡0就被打破了。某些理论凸显了,某些理论隐没了。考察相关理论从/平衡0到/失衡0的历史与原因,不但是有趣的,也是必要的。这往往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司马迁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0¹是治史之道,亦是治学之道。我们需要从中国文学批评的内在理路与文献史料出发,也需要能越超文字之表和惯性思维的悟性与洞察力。本文试图在还原古代文论原始语境的基础上,从中国古代对于/诗能穷人0与/诗能达人0的选择中,考察出中国古人的一种文学观念,即对/诗0与/诗人0的集体认同。º/诗人薄命0、/穷而后工0在古代诗学观念中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理所当然的经典意识。它的形成是不断被选择的过程,而主导这个过程的就是中国古代基于深层价值观念的集体认同。了解这一点,再反观/诗人薄命0、/穷而后工0,我们就会感受X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长江学者0特聘教授资助项目。¹5史记6卷1,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册,第46页。º在中国古代,包括/诗人0在内的/文人0,是一个有共性的群体。但是由于诗歌更为直接、更为强烈地反映出诗人的个性与情感,/诗骚0传统与诗人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诗人既是文人群体的一部分,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一部分。文学批评上既有/诗人薄命0之论,也有/文人命蹇0之说,两种说法本质是相通的,也是不可分的。不过,/诗人薄命0之论要比/文人命蹇0之说更为普遍,更为流行,/诗人薄命0之论无疑更集中地反映出中国古人的文学观念。鉴于文人群体的共性和诗人在文人群体中的代表性,本文的研究范围和文献资料将以诗人为中心和重点,部分也涉及文人群体,在理论上则以讨论/诗人薄命0之论为中心,同时涉及/文人命蹇0之说。#178#/诗能穷人0与/诗能达人0到更多的言外之意与味外之味。一、从/伐能0到/薄命0在中国古代,/诗人0这个概念,有广、狭之义。狭义特指5诗经6作者,所以往往与/辞人0相对。如5文心雕龙#情采6谓:/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0¹广义泛指写诗之人,当然也包括/辞人0在内了。自从司马迁5史记6著5屈原贾生列传6以后,屈、贾并称。两人虽时代不同,然而平生都忧谗畏讥,遭遇相似,又皆长于辞令,故屈、贾遂渐成为古人心目中某类诗人、文人的代表人物。正如陶渊明5读史述九章#屈贾6诗说:/嗟乎二贤,逢世多疑。候詹写志,感献辞。0º这类诗人的特点就是才华出众而与世多违。汉代以后,人们开始注意到诗人与文人的不幸命运。不过,早期人们比较多地把诗人、文人的不幸与他们才性上的缺陷)))张扬自我而忽于操持)))联系起来。班固5离骚序6批评屈原/露才扬己0。宋袁淑5吊古文6曰:/贾谊发愤于湘江,长卿愁悉于园邑。彦真因文以悲出,伯喈衒史而求入。文举疏诞以殃速,德祖精密而祸及。夫然,不患思之贫,无若识之浅,士以伐能见斥,女以骄色贻遣。以往古为镜鉴,以未来为针艾,书余言于子绅,亦何劳乎蓍蔡。0»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诗人与美人之间,具有某些共性。这里,将/士0之/伐能0与/女0之/骄色0相提并论,认为他们过于表露自己的才华或容貌而遭受贬抑,其遭遇多少是自身的缺陷所造成的。颜之推5颜氏家训#文章6也谓/自古文人,多陷轻薄0,并历数屈原以来许多诗人文人的轻薄与厄运。他谈到其原因时说:/每尝思之,原其所积,文章之体,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矜伐,故忽于持操,果于进取。0¼颜之推是从/文章之体0的特点入手来讨论这个问题的。推衍其意旨,文章的特点与本质就是使人/标举兴会,发引性灵0的,所以文章之士难免喜欢自我表现而忽略自我操守。粗看起来,颜之推所言与前人批评文人伐能之说相同,但其实是有所不同的。颜之推认为,文章之士的厄运固然是由于其自身的道德缺陷所造成的,但是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由文章之体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