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固定资产损坏赔偿处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增强全院师生员工爱护国家财产的责任心,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维护固定资产的完整、完全和有效使用,避免丢失和不正常的损坏,保证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后勤生产等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设备器材的投资效益,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的精神,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全院师生员工都应该自觉地爱护设备、节约器材。各部门应该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勤俭办学、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教育,并做到加强对设备、器材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建立科学的严格的保管和使用制度,制定各项必要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度;改善物资保管条件,做好经常的检验和维护工作并进行必要的基本技术训练;切实防止设备器材的损坏和丢失。一旦发生丢失、损坏事故,当事者要及时填写“固定资产损坏报告单”。第三条因责任事故造成设备器材丢失的,当事者应予赔偿。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包赔同规格型号的新设备器材,或按现行市价交款:(l)属个人责任丢失录相机、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电风扇、电吹风、电子表、计算器、电取暖器等家用电器和生活用装具、工具、服装等低值易耗器、材料者;(2)公物私用,丢失各类设备器材者。2、丢失某些稀缺珍贵物品,则按原价的2—3倍赔偿。原价低于现行市价的,按现行市价的2—3倍赔偿。3、属于个人责任丢失非生活用器材者,应根据事故性质、设备器材丢失时的新旧程度和造成的后果等情况,以及赔偿人的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一贯遵守制度爱护设备、器材,偶尔疏忽造成丢失,情况及影响不甚严重、检查深刻者,可酌情减少赔偿费,一般掌握在价10—80%。对态度恶劣、情节严重、影响很坏者,应加重处理。第四条由于下列原因,造成责任事故,损坏的设备器材尚能修复,不降低性能和精度者,应赔偿维修费和损坏的零件费,认识错误态度好的,赔偿费减少11850%。1、不听从指挥、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不按规定要求进行工作;2、未经批准擅自动用、拆改设备器材;3、尚未了解性能及使用方法或未掌握操作技术,轻率动用设备器材;4、工作失职、不负责任,教师指导错误或不及时,保管、提运不当;5、粗心大意、操作不慎;6、由于其他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主观原因。第五条损坏设备器材原因同第四条情况,损坏的设备器材经修理调制,其性能、质量较原物仍降低甚多者,除赔偿零件费、维修费外,应按原件的10—30%赔偿。认识错误态度好的,赔偿费可减少30%。第六条损坏设备器材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损坏情况与上述第四、五条相同者,一般可按上两条赔偿费的50%赔偿。属于下列情况,可按四、五两条赔偿费的10—20%赔偿:1、一贯遵守制度,爱护设备器材,偶尔疏忽造成者;2、发生事故后能积极设法挽救损失,且主动如实报告者;3、设备维修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造成事故者;第七条由于下列客观原因造成设备器材丢失损坏,经过鉴定和有关负责人证实,免于赔偿:1、因实验操作本身的特殊性能引起的损坏,确实难以避免的;2、因设备器材本身的缺陷或使用年限长久,接近损坏程度,在正常使用时发生的损坏和合理的自然损耗;3、经过批准,试用稀缺的仪器设备,试行新的实验操作或检修时,虽已采取预防措施,仍未能避免的损坏;4、因工作需要经常洗刷,移动易碎易坏的低值易耗品,一学期累计造成损失在正常范围以内的;5、经领导批准存放物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