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根据金山镇地区地质图.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根据金山镇地区地质图.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9/11/2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根据金山镇地区地质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前言根据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该报告主要对金山镇地区的分层分析。地层接触关系以及在地层发育的褶皱、断层、岩体和岩浆活动。为了表现各种构造,在分析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了金山镇构造纲要图以及金山镇综合剖面图。金山镇地区的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势,在西部有奇峰和雨峰海拔分别为1500米和1600米。中部还有一座海拔为1250米的山峰,名为孤峰。东北部有陵庄和一个桑园沿东北至西南方向的一个断层分布。在东南方向有一“几”字型河流,交通便利,水系较发达,经济条件应当不错。第二章地层及构造构造层:是指一定构造单元内一定构造阶段中形成的一套地层组合及组成的构造,其中包括一定的岩浆构造。构造层角度不整合限定。第一节:晚古生代及中三叠世构造层1)地层该地区地层分布由最老地层到最新地层为: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石炭统(C1),上石炭统(C2),下二叠统(P1),中二叠统(P2),上二叠统(P3),中三叠统(T2),下白垩统(K1),中白垩统(K2),古近系(E)。1、泥盆统(D)分布于该地区的东南角,范围较小。中泥盆统(D2)分布以砂岩和砾岩为主,与上覆地层D3整合接触,未见底;上泥盆统(D3)分布以页岩和泥岩为主,与上覆地层C1和下伏地层D2整合接触。2、石炭系(C)分布范围很广,除了该地区的东北角及西北角以外,均有分布。下石炭统(C1)主要分布在渚岭、奇峰和雨峰一带,在五里河附近以及东南角与泥盆系接触的地方也有分布。岩性以砂岩和砾岩为主,沉积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其中,与上覆地层C2和下伏地层D3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K1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上石炭统(C2)分布范围很广,除了该地区的东北角及西北角外,均有分布。岩性以粉砂岩和页岩为主,沉积环境再一次发生变化。与上覆地层C3和下伏地层C1整合接触。3、二叠系(P)除该地区的西北角没有分布以外,其他地区均有广泛分布。(1)下二叠统(P1)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在东南角也有少量分布。岩性以灰岩和泥岩为主,沉积环境再次发生变化。在北部和中部,与上覆地层P2和下伏地层C2整合接触:在西北部和东北部,上覆地层K1、K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中二叠统(P2)主要分布于安村、王家庄和孤峰一带以及西南角、北部,分布范围较广。岩性以砂岩为主,沉积环境继续变化。与上覆地层P3和下伏地层P1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K1、K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3)上二叠统主要分布在孤峰、东北角和偏西南角。岩性以灰岩和页岩为主,沉积环境继续变换。与上覆地层T2和下伏地层P2整合接触。4、三叠系(T)由于在上二叠向三叠的发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平行不整合,反应了地层的一次抬升现象,使得下三叠统T1被抬升至沉积基准面以上而被剥蚀。而在中三叠统向白垩系发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角度不整合,反映了一次造山运动,使得上三叠统和整套侏罗纪地层被剥蚀。故三叠系T中只包含中三叠统T2。分布范围较小,紧分布在该地区的东北角。岩性以泥灰岩和灰岩为主。与上覆地层K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P3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褶皱褶皱是指任何具有面状构造的岩石受力发生弯曲变形所形成的构造,面状构造岩石受力发生弯曲变形额过程称为褶皱作用。f1王庄背斜,位于该地区的西北角,大致平行于奇峰与雨峰的连线。两翼长度不等,为一对不对称褶皱。该褶皱产状不一,走向大致为北---西走向,但一翼倾向为西北方向,倾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