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棉田灾后补救技术措施摘要介绍了棉花生长期间易遭受的风害、冻害、冷害、降雨的危害症状、危害分级以及受灾后棉田补救措施,以为棉田高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棉田;风害;冻害;冷害;降雨;补救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0-0092-02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棉花在播种期及苗期常会遭受风害、低温冷害等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受灾棉田常出现烂种、烂芽、死苗、地膜受损等现象。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棉田的保苗株数。要提高灾后补救管理水平,必须根据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促进或控制其生长和发育过程,达到高产栽培的目的。 1风害 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棉花正值子叶展平期、二至三片真叶期,当风力达到6~7级,会将地膜吹起、扯烂,造成砂壤地种子外露;受灾棉苗的叶子失水枯萎,甚至导致整个植株没有叶片或将棉花茎杆吹断;大风还会将棉花子叶节刮伤,甚至导致子叶节以下干枯弯曲,上部全部枯死。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棉花蕾铃期大风过后,棉株随风摇摆,果枝相互碰撞,造成蕾铃大量脱落。因此,要早定苗、早培土,防止棉苗随风摇摆,相互碰撞,叶片破损。 ,将风灾划分为4个等级。3级指整株叶片全部青枯变黑,生长点干枯,子叶节以下干枯弯曲;2级是指全株叶片青枯,心叶、生长点基本正常;1级指叶片叶缘青枯,叶片撕裂,破损量较小,生长点以下叶片折断,但下部叶片部分保存较好;0级指棉株基本无风害症状。 (1)棉花播种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劳力覆土,膜上每隔5~6m压一土带。(2)一旦发生风灾,及时用土压紧、压实被风吹起的农膜,减少地膜被风吹飘浮在空中或吹烂现象发生。(3)防止地膜和滴灌带被大风吹起。滴灌棉田地头要挖深10cm的槽,将膜和滴灌带头埋实。对滴灌支管和毛管接头处采用压土或栽订木桩捆绑等方式进行固定,防止在大风中来回摆动相互脱开,撕破地膜[1-2]。(4)受灾较轻,地膜破损不大的棉田,及时组织人工还原压膜补种。 2冻害 、三至四片真叶期,当出现5~7级大风伴有降雨天气时,温度下降10℃以上,由于持续时间长,导致气温难以回升,形成低温霜冻。降温过后,受灾棉苗功能叶呈水浸样,严重的导致子叶被刮落,茎杆折断,上部全部枯死。棉花蕾期大降温后,导致棉株蕾生长停滞,蕾大量脱落;冻害造成棉花铃期铃内纤维生长停滞;严重者造成根系破坏,生长停滞,不仅棉铃大量脱落,而且影响棉铃的纤维发育充实,造成铃轻籽瘪。如2009年5月12日气象预报夜间温度下降至-4℃,23:00当温度下降至2℃时,发动广大农民采取熏烟法预防霜冻。5月13日调查结果显示:%的苗被冻伤,%的苗被冻伤。经比较发现,已放苗棉田损失小,而未放苗棉田损失较大。实践证明:膜内棉苗顶膜时要及早放苗,否则会受到霜冻危害,造成棉田烂种、烂芽、死苗、地膜受损等。 ,把冻灾等级划分为4个级别。0级是指棉株基本无冻害症状;1级指子叶青枯脱落,生长点基本正常;2级指心叶、生长点青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