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兴起与发展.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兴起与发展.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14/3/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兴起与发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兴起与发展* 此文在《中国教育装备技术》2013年4月第11期上发表
邱良川
(浙江岱山县秀山小学浙江岱山 316261)
摘要
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兴起与发展历史并不久远,但却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探究其历史渊源,分析其分类与作用,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建议,使其在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效能。
【关键词】: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兴起与发展
0引言
网络原指把所有东西连接起来的一个巨大虚拟画面,而现代意义的网络指的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硬件、软件,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是指专门用来进行气象科普教育和开展气象科技活动的现代网络系统。该网络的使用既是校园气象科普教育一种与时俱进的崭新手段,更是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

现代意义的网络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完善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网络的诞生是人类继语言产生、文字发明、印刷术出现和无线电技术应用以后出现的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它的意义在于为人类各种信息传播提供最便捷、最迅速、最巨量的通道。这条信息传播通道的诞生问世,为人类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等各领域的进步发展产生了非同凡响的作用与效益。
我国网络的应用与发展几乎与国际社会同步,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络的诞生与兴起紧步各领域网络应用的后尘。
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气象站进入校园也有90多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校园所使用运转的都是地面气象人工观测站。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种自动观测无线传输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仪器进入气象部门台站使用,并建立了业务性自动观测网。此后,我国便有学校将这种仪器引入校园,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并组成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网络。①
GLOBE计划在我国
1994年,当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该年4月22日,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一个旨在“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观测与学****计划”(简称GLOBE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参与学校通过一套专用的观测设备,将当地所观测到的气温、温度、大气压、降水等等气象要素,网络,把数据发送到处理中心,为志愿者们对全球气候的研究提供具体的数据。1996年4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等四所学校率先加入该计划,到2000年4月,我国已经有56所学校成为GLOBE计划成员单位。GLOBE计划,给我国校园气象网络科普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台北市校园气象台
饱受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侵袭的台湾地区,受到GLOBE计划的启发,为了在中小学生中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从小培养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探究掌握大气变化规律,在台北市教育局的统一筹划下
,于2003年12月在台北市教育局所辖的60所中小学内统一安装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仪器,并组成“台北市校园气象台”,②2006年7月,桃园市也有21所学校建立了校园自动气象站,并与台北市共同连接成“台湾校园气象网”。
这些密集的自动站,组成严密的天气监测网络,记录着台北市长期的气候变化,提供学校本位及在地性探索,并开展系列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和气象科技活动,这是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