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海岸潮差响应的理论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海岸潮差响应的理论解析.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1/3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海岸潮差响应的理论解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海岸潮差响应的理论解析    (b)BC岸线潮差变化图2为计算得到的海区同潮图。此解析模式基本上反映了M2分潮在南黄海形成的旋转潮波系统及其特征[12]。、5m进行数值试验,计算得到M2分潮的同潮图,如图4所示。比较图2,图3(a)图3(b)我们可以发现,试验的结果与南黄海半日潮传播规律相似。但由于海平面上升,入射潮波及其反射潮波的传播速度加大,直接导致因入射潮波和反射潮波共同作用形成的旋转潮波的主要特征(即无潮点、同潮时线及等振幅线)发生变化。当海平面上升3m和5m无潮点位置向口门方向偏移约14km和25km,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随着无潮点位置的偏移也随之产生较明显的改变,同潮时线沿逆时针方向产生1定的偏转。通过沿岸潮差的变化可以更直接反映等振幅线的变化。图4为AB、BC、CD岸线因海平面上升而引起的潮差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无潮点位置偏向AB岸线,AB沿岸潮差分布呈波动特征,最大可达4m以上,最小近2m。海平面上升后,0~110km和340~560km内潮差分布呈增大趋势,110~340km内潮差分布呈减小趋势。BC岸线潮差分布1直呈增大趋势,最大可达6m,最小也有4m。海平面上升后在0~450km内潮差分布呈增大趋势,450~640km内潮差分布呈减小趋势。CD岸线潮差分布也呈波动特征,海平面上升后,沿岸潮差变化不是太明显,这主要因为无潮点位置远离该岸线的缘故。上述结果与于宜法[11]等的模拟结果在趋势上是1致的:潮时线沿逆时针发生偏转,无潮点位置发生偏移,潮差存在1定的分布。另1方面,上述结果与张锦文[10]等的实测结果基本相符,但仅从个别海洋站的潮差显著上升,并不能以1概全推断未来南黄海沿岸潮差呈显著增大趋势。,海湾和半封闭海域内的旋转潮波系统是其潮波运动的显著特征。许多国内外研究者为了探讨这些海区中潮波系统形成机制,将这1类海区理想化成1个等深的半封闭海区。Taylor[1]运用不考虑摩擦项的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研究了这种抽象海域中的潮波运动,构成著名的Taylor问题。他的解由入射和反射的Kelvin波以及1些Poincaré波所组成,所代表的是旋转潮波系统,由于未考虑底床摩擦效应,无潮点位于这种理想海区的中轴线上。后来,陈宗镛[2]、方国洪和王仁树[3]对Taylor问题作了改进,考虑了摩擦对潮波系统的影响。他们结果表明,由于海底摩擦效应,无潮点不再位于矩形海区的中轴线上,而是偏离到沿面向湾顶的中轴线的左侧(北半球),从而解释了1些实际海湾中的无潮点偏移情况。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上升,已为世界各海洋国家所关注。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了全球海平面和中国沿海相对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及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带来的灾害[4~9]。研究表明,近30多年以来,,这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是1致的。张锦文和杜碧兰[10]在中国黄海沿岸潮差的显著增大趋势中论述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黄海沿岸的潮差随年份显著增大,得出了全球海平面上升已引起中国黄海近岸潮差显著增大的结论。于宜法等[11]对海平面上升导致渤、黄、东海潮波变化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1个旋转潮波系统,海平面上升后的同潮时线相对于现有的同位相线沿逆时针方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