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教育券意义及其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券意义及其思考.doc

上传人:sdhdjhty 2019/12/6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券意义及其思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券意义及其思考摘要教育券是通过将竞争引入公立学校,通过教育券的流动实现优胜劣汰,提高教育质理,使得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最大化地利用。但是教育券的实行也应谨慎考虑多种因素,不可轻率实施。关键词教育券教育选择教育竞争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136-02 在美国公立学校置于政府的直接管理并强迫进入学校的做法滋生出了一种自身无法克服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教育质量下降。对此弗里德曼主张政府放弃直接资助和管理教育,让教育进入市场,使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利用“看不见的手”去调节。但是由于这种思想过于激进难以实现,现有条件下保留现有政府资助条件下利用教育券进行过渡,即政府将投入教育的钱以券的形式直接发放到家长手中,允许家长在任何一个愿意接受他们子女的学校使用教育券,不论这所学校是私立还是公立,也不论这所学校的地理位置。通过教育券在把竞争引入公立学校体系,通过教育券的流动实现优胜劣汰,并在一定程度上医治公立学校的“社会集权过度症”,适当遏制教育官僚主义的滋长。一、教育券实施模式(1)“无排富性”模式,即政府给所有适龄儿童等面值的教育券,让其自由选择不同收费标准的学校就读,不足部分由家长支付。这种模式反映了效率原则,引进市场机制,促使学校间展开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不但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而且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地利用,提高使用效率。“无排富性”模式旨在促进教育市场化,提高基础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需要指出的是“无排富性”式应建立在充裕的教育财政基础上。(2)“排富性”模式,主张只给低收入者或有特殊需要的家庭以特殊的补助,“排富性”模式旨在通过成本补偿方式实现受教育机会的起点公平,由于禀赋、贫困等因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青少年除了国家教育财政资助外,很难凭自己的能力占有教育资源,获得受教育机会。把有限的教育经费集中使用,专门资助处于弱势地位的青少年,使之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才能实现受教育的社会公平。所以该模式适合于教育财政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虽然教育财政支出少,涉及的学生面小,但扩大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教育效率。二、教育券的实质教育券是把教育投资按每个学生所应享受的额度直接发放到学生及其家长手中,使其可以支付所就读学校或其他受教育形式的部分或全部学杂费用的一种支付手段。教育券内在机制的核心是通过教育选择和教育竞争实现优质高效。这个机制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来实现:政府不再直接提供教育服务,而是通过规制对学校进行资格认证,给受教育者发放足额教育券,确保教育竞争市场的完善。实行教育券旨在把竞争机制引入教育系统,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变成无限的选择权和流动性,从而刺激学校类型多样化发展,增加学校制度灵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教育系统内官僚主义的滋长,逐步培育出教育创新的动力。三、教育券的意义教育券制度颠覆“政府一院校”这一传统的资源配置体制,代之以“政府一学生―院校”的消费者为轴心的资源流动模式,从而将教育消费者在教育供求体系中的地位由被动接受的角色转为资源流向及流量大小的实际决定者[6]。消费者因为控制了资源而获得对服务路线和方式的主动选择权,成为公共服务的安排者,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性利益集团对教育服务决策的控制状况;另一方面,它也巧妙地在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