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庆火锅文化特色新寓意(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404000) 中图分类号:TS972文献表示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114-01 摘要:纵观古今,火锅发展源远流长。其文化特征也历久弥新,不同的时代赋予了火锅不同的文化和精神,形成火锅的文化特色。但是,无论火锅发展趋势如何,火锅都蕴含着一种精神和文化然,那就是“和”。其实,重庆火锅文化处处体现“和”,并处处彰显“和”的精神,因此我们以火锅为立足点,来阐述重庆火锅文化的新寓意――“和”。关键词:重庆火锅;文化特色;新寓意;“和”《说文》对“和”进行了解释:“和,相应也”;《广雅》也对其进行了解释:“和,谐也”。而两者相同的是,都孕育着一种精神和文化,那就是“和”,即“平等”、“和谐”。当然,“和”文化的形成,来源于我们的大一统文化。而火锅特色文化则是指人们以火锅为载体,在一起互动交流,营造和谐的文化气氛,也更能反映火锅特色文化。一、从人的本性上说“和”简单地说,“和”就是“在一起”的意思。“和”字文化最早则追述到奴隶时代,这里的“和”主要指群体的一致性。马克思对人的本性做出了解释:“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人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从奴隶时代开始,人们就注重群体性生活。另外,奴隶时代的人们对群体性生活有相同的社会认可,即“个体认识到自己所在群体成员所具备的资格,以及这种资格在价值上和感情上的重要性。[2]”这时候,人们具有共同的阶级认同,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情感。二、火锅文化存在的必然性火锅得以在川渝地区长期发展,而“四川火锅又发源于重庆[5]”,(四川作家李劫人在《风土什志》中说)并广受人们的青睐,一定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影响火锅存在并长期发展的原因很多,笔者将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分别是地理区位、水汽因素、传统因素。一是重庆多山水: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流经重庆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二是重庆多雨雾: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这是由于重庆地理环境形成的。而重庆壁山县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夭,堪称“世界之最”。三是传统因素:传统因素包含了火锅的历史性、广泛性、文化性、独特性等。火锅在明清时期就开始兴盛了起来,一直作为饮食中的生活习惯被保留了下来;火锅同时还具有独特性,其独特的烹饪方法、饮食方法、麻辣味道,给人以特殊的感受;另外,火锅作为人们的饮食方式之一,人们喜欢吃火锅,喜欢吃麻辣,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以吃火锅来抵御寒冷、暖身健身,以满足食欲和精神需求。最重要的是火锅文化的文化性,火锅使人们聚在了一起,加强了人们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人们的团结,这就形成了火锅文化的特殊气氛,促进了火锅文化特色“和”的形成。当然,用当下流行的话说,这是我们祖上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应该顺应历史潮流,把它发扬光大! 火锅的特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