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整理版]淮南王刘安传说刘安淮南王神话传说一、淮南王生平及《淮南子》刘安,刘长之子,承袭其父爵位,封淮南王。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偶然机缘发明豆腐,有《淮南子》传世。门下宾客3000余人,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寿春城外的“八公山”便由此得名。(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二百余平方公里,。八公山历史悠久,古称北山、淝陵、紫金山。这里有形成于8亿年前的“淮南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淮河流域生息着一个淮夷部族,西周时了建立了一个诸侯国,名“州来”,都邑就在八公山下。八公山是我国古代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因为所处“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历史上战事频繁,遗存丰富,传说颇多,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后来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为世人所熟知)。刘安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品莫过于传世至今的《淮南子》一书。《淮南子》原为鸿篇巨制,共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仅仅只剩下"内书"21篇了。在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中,提到了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这里虽然没提《淮南子》书名,但《汉书•艺文志》中曾提到《淮南内》之书,可以推定此处的《内书》即指《淮南内》,就是《淮南子》。班固在《淮南衡山济北传》中语焉不详,然而在《艺文志》中却注明是“王安”,“王安”应是刘安之误。直到东汉末年,高诱注《淮南子》时指出是书为刘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后世据此认定该书是刘安与“八公”合作的一部书,这种认定符合《淮南子》一书初看上去颇像“杂家”的体例。如从该书的思想主旨、格调和刘安本人的才性来看,刘安对《淮南子》的成书应该发挥了主导作用,《淮南子》一书始撰于景帝年间(公元前159—前141),至武帝即位时,此书已经竣工,但一直到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刘安才将此书献于朝廷。相传刘安袭爵为淮南王时,他喜欢交游宾客,在做淮南王时,他招募的宾客和术士最多时竟达到了几千人。这些宾客在淮南王府不仅从事讲学、炼丹之事,而且还经常与他进行为政、治学以及做人的讨论。刘安也不同于一般的皇室子弟,他从小就不太喜欢骑马、打猎,而是爱好读书、学艺、弹琴,尤其热衷于道家黄老之术。由于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到汉武帝时,刘安已"流誉天下",成了国内颇有名气的学者,在各诸侯王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汉武帝对他这位才华出众的皇叔很是欣赏,曾专门召他来长安撰写《离骚传》。据说汉武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