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宁波大学优势特色学科2004考核表.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宁波大学优势特色学科2004考核表.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 2019/12/8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宁波大学优势特色学科2004考核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宁波大学优势特色学科2004年度考核表学科名称:海洋水产与生物技术所属学院(盖章):生命学院2004年度工作计划2004年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学科建设的绩效(04年与03年对比,含直接和间接的绩效)一、学科建设年度总目标:引进博士生导师(环境与生态方面的教授、研究员)、博士2~3人,为2006年申报博士点做准备。有4人晋升为教授,3人晋升为副教授,新增博士6人。该年度约有教授17人,副教授34人,博士18人,硕士26人。做好硕士点申报准备工作;获准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费总量、人均科研经费、发表论文数、承担国家、省部级的重大科研课题数目及科研费、科研奖励及专利等指标比2003年有明显增长。二、学科划分、研究方向确立及研究方向之间的支撑关系:学科名称:海洋水产与生物技术,所属领域:理学、农学、工学。(海洋科学、水产学、食品工程)水产养殖学科方向:(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略)研究成果是否与方向一致;二、研究方向是否支撑该学科及方向间的关联程度;三、学科队伍建设:引进博士生导师(环境与生态方面的教授、研究员)、博士2~3人,为2006年申报博士点做准备。有4人晋升为教授,3人晋升为副教授,新增博士6人。该年度约有教授17人,副教授34人,博士18人,硕士26人。成立研究所水产养殖学方向:调整、充实原“水产增养殖研究所”;成立“海洋药源生物研究所”和“水域生态与渔业环境研究所”;海洋生物学方向:成立“海洋生物工程研究所”;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调整、充实原“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一、学科梯队人数: / 人,其中正高职/ 人,副高职/人;具有博士学位/人,硕士学位/ 人;正高职称占梯队总人数的%/ %。二、列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省特聘教授/ 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人、市“4321人才工程”/人。四、科研开发与科研成果(要求有量化指标)全院承担的国家级项目力争达到5项,省部级重大项目1项、重点及面上项目8项,市厅级和国际合作项目30项以上,经费总额达600万元左右。增强为地方服务的观念和力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扩大横向课题的数量,特别要增加重大横向课题的比例,为学科建设筹措经费。加强省部级奖励的争取力度,获省部级奖2项左右。发表学术论文数达200篇,其中SCI,EI等检索论文达10篇左右,核心以上刊物达140篇以上。出版学术著作4部,申请、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左右。一、共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SCI/篇,EI/篇,ISTP/篇,SSCI/篇,一级核心期刊/ 篇,二级核心期刊/ 篇,。二、出版著作/部,其中学术专著/部,译著/ 部,编写教材/部。三、新批准各类科研项目共/ 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 项,市厅级/ 项,国际合作/项,其他项目/ 项,项目总经费达/ 万元。四、完成(结题)各类科研项目共/ 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 项,市厅级/ 项,国际合作/项,其他项目/ 项;五、获省部级奖励/项,其中一等/项,二等/项,三等/项;市厅级奖励/项,其中一等/项,二等/项,三等/项,校级奖励/项,其中一等/项,二等/项,三等/项。加大科技开发和产业化力度,争取有5项成果转让和推广。六、获鉴定成果/项,其中国际水平/ 项,国内领先/ 项,国内先进/ 项。七、授权专利/ 项,其中发明专利/ 项,软件著作登记/ 项。八、技术合同/项,成交额/万元,实到/万元。九、学科负责人科研工作总量: / 分;学科成员的科研工作总量: / 分;人均(除学科负责人以外)科研工作总量/ 分/每人。十、其它:五、学位点建设:2004年,做好申报“水产养殖学”、“水产品加工与储藏”博士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2005年申报“农业资源与环境”、“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或遗传学”、“微生物学”硕士点的各项准备工作。2004年在校硕士生人数:73人,其中2001级毕业16人,新招收40名,4个点,平均每个点招10名。六、学科基地建设与图书资料建设:学科基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它是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建设重点,基地建设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学科基础之上,与学科建设方向紧密结合。学科基地必须以学科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我院的两个重点实验室也是两个省重点(扶植)学科的承建单位,与学科建设方向一致,今后要把实验室建设经费与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费统一规划,统一使用,集中财力购置大型精密仪器。完善基地运行机制。逐渐实现一、学科点工作条件的改善1、学科所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