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如果回忆新中国60年来的工业发展历程,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是不得不被提及的重要一环。从上世纪“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到新世纪(,-,-%)载人航天和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共和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已经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要求,军民结合的新道路也使得军工企业重现活力。就在2009年,中国的军工企业更是以首次跃升福布斯世界五百强企业为标志,正式迈入全球经济的最前沿。60年后的今天,如何继续走好军民结合、军民融合的道路,CBN就此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司长屠森林。CBN:能否给我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领域的军民结合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屠森林:工业领域军民结合事业的发展,与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进程是不可分割的。军民结合之路,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内涵不断丰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国防工业“军民两用”的战略思想。“两弹一星”工程,就是军民大协作的壮举,带动了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使我。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对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战略方针。此后,国防工业战线开展了大规模的“军转民”,为国防工业民用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着眼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思想。这个阶段,国防工业领域朝着“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的方向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几十年探索的实践经验和宝贵成果,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提出,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6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军民结合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矢志不移地推进军民结合,是中央一贯的指导方针,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都致力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军民结合发展道路,这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CBN: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走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这一字之差有什么内涵上的不同?屠森林:作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军民结合是“物理”上的结合,军民融合更像是“化学”上的结合。军民融合是军民结合的更高阶段。就工业领域而言,军民结合强调国防科技工业、国家科技和工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体系结合;军民融合则更进一步,强调两者之间有机互动,融为一体,是系统融合。今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问题,进行了第十五次集体学做了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大意义、战略任务和总体要求。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