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王阳明教育思想+论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阳明教育思想+论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1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阳明教育思想+论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王阳明教育思想论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论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的支持!试论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摘要:王阳明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从人性本善的观念出发,确立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等哲学理论,并进而提出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儿童教育思想。他认为儿童教育要“顺导性情”、“随人分限所及”,并教儿童“歌诗,习礼和读书”,为儿童制定了“条规”。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并注重儿童思想品德的修养。他的这一教育思想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即使对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也有很多启发意义。关锻词: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启示王阳明(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因曾隐居会稽阳明洞,又创办过阳明书院,所以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王阳1明是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理学著名代表人物。王阳明生活在明代的中叶,是“我国封建社会由发展烂熟而趋于衰落,开始孕育新的经济变动”的时期,当时“商品货币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1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日趋激烈,明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封建统治危机。此时,王阳明自觉地建构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一套较完整的“心学”体系,希望把明朝从危难中挽救过来。王守仁当过巡抚、兵部尚书,而且还镇压过农民起义。但每到一处,都建学校、创书院、立社学,可以说,王守仁的一生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一生。以他的“心学”理论为指导的儿童教育思想更是自有特色,对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还有具重要的启示意义。,王阳明深受孔子的影响。他认为“性相近,习相远”;性、心、天理、良知四者都是一而四、四而一的;“性无不善,穷理以尽性”。即他认为人心都是向善的,但是由于各自生活的环境不同,有的可以发展发展为善,有的可以以展为恶,他认为人的社会本性可以改变。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去掉不利于人向善的东西,恢复人的本性,使人“明人伦”。,是指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1萧萐交、李锦全:《中国哲学炾》(下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3页。1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即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善恶的潜能,而人的智能便是这种潜能在一定条件下的扩充或自我发展,人人都有良知,他对人的学习与发展怀着美好的心情和乐观的态度。“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是王阳明论述知行合一的典型言论。知行是不一样的,而且二者又有密切的关系。认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便是行动;行动到了有明确的感悟和精微察知的程度,便是知。他提出知行合一的目的就在于要求人们重视对自己的思想念头进行反思,以便将不良意念克服在萌芽的状态。,要顺导性情,鼓舞兴趣他认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3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2意思是说儿童性情好动,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拘束和禁锢,就像草木刚刚萌芽,顺其自然就会使它长得枝叶茂盛,摧挠它则很快会使它衰败枯萎。所以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