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体育教育论文残疾学生教育论文:
论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剖析了残疾学生开展体育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旨在推动残疾人体育教育的发展、增进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唤起更多人对残疾人体育教育事业的关注。
[关键词]残疾学生体育教育
[作者简介]赵志荣(1973- ),女,河南开封人,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和残疾人体育。(河南洛阳 471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120-02
残疾学生是指那些在生理或心理的发展上存在缺陷的儿童,包括智力、视觉、听觉、肢体、言语、情绪等方面的发展障碍,身体病弱,甚至罹患多种残疾的儿童。我们国家6~14岁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有750万,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3%还要多。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要远远多于正常孩子。体育是残疾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残疾学生教育中最难实施的一部分,在促进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残疾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体现残疾学生的自身价值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创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残疾人发展状况的好坏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体育作为残疾人所面临的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残疾人的体育水平、如何树立正确体育教育理念并加以切实地落实,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文章试图从多个角度对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剖析,使人们能更清晰地了解对残疾学生开展体育教育的意义,以期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去关注残疾人体育教育事业。
一、残疾学生享有良好的体育教育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是指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和公平地占有教育资源。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它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
任何人都会承认,某个个体尽管身有残疾但他仍是一个人,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而能否平等地接受教育是他能否有质量地生存并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我国残疾儿童的教育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一种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专门教育。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主要是一些肢体残疾或者有一些轻度生理或心理上疾病的儿童,虽然普通学校的残疾学生能和正常学生一样共享教育资源,但是由于在普通学校里残疾学生的人数很少,残疾情况又各不相同,再加上多数体育教师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缺乏研究,班级学生人数又多,在体育教学中对残疾学生难以照顾周全,因而往往出现忽略甚至放弃对残疾学生开展体育教育的情况。特殊教育学校又称残疾人学校,主要招收盲、聋哑和弱智三类有特殊障碍、无法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残疾学生体育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在残疾人体育场地器材研究、制造方面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再加上体育师资的专业性不强,不能根据残疾学生的独特的身心特点实施体育教育,这些问题都构成了对残疾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本应享有的地位平等、机会均等的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