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要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实行汉字改革,开始了以现行简化字为规范汉字的汉字系统,简化字成为记录我国汉语言文化的载体。繁体字除了在特定场合,其记录和传播汉语言文化的功能被取代。但繁体字在某些领域依然有不可取代的功能和作用,如古籍整理、书法、教学、有关的学术研究、两岸交流等。近些年,一些关于繁简字体的争论重新被提起,如恢复繁体字、识繁写简、中小学增设繁体字的提案、中日韩统一汉字,另外还有由台湾民间发起而高层也很支持的汉字申遗问题,等等。这些争论引起海内外学界甚至政界的关注,语言文字学界更应当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本文第一章简要回顾了建国以来的汉字简化工作,肯定简化汉字的功绩,指出现行汉字在“人际"和“人机”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滥用繁体字、随意写错别字、乱造简化字、计算机繁简转换经常出错等。第二章讨论“恢复繁体字"问题。在简化字已经广泛实行的今天,全面恢复繁体字是不可能也没必要的。不过由于汉字简化时采用同音、近音替代,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繁体字共用一个简化字,这些“非对称繁简字”在计算机转换时经常出错,给计算机信息处理带来很多麻烦,可以考虑对其中的一些字做些调整。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有人提出“识繁写简”的口号,这在事实上是行不通的。“识繁”意味着全面恢复繁体字在印刷出版物的使用,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并且会引起社会混乱,这是第三章的内容。第四章针对备受台湾政府和民间关注、大陆也有一部分人迎合的汉字申遗问题,我们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深入分析汉字的价值及其现状,结合汉字本体之外的其它因素,主张将汉字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简化字繁体字恢复繁体字识繁写简汉字申遗AbstractAbstractAtthe50sin20也century,,forexample,ancientbooksfiling,calligraphy,teaching,research,,suchastherenewingoftraditionalcharacters,beingabletowritesimplifiedcharacterswithknowingabouttraditionalcharacters,theovertureofputtingtraditionalcharactersintoprimaryandmiddleschoolcurriculum,theunifyingofChinese,JapaneseandKoreancharacters,besides,,,themisuseoftraditionalcharacters、mistakesinwritingcharacters、makingupsimplifiedcharac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