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试题]河豚毒素.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题]河豚毒素.doc

上传人:dongmengguoji 2019/12/1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题]河豚毒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题]河豚毒素河豚毒素前言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河豚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河鲀毒素对热稳定,盐腌或日晒均不能使其破坏,只有在高温加热30min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分解。关键字河豚毒素致死毒性一河豚毒素的分布人们通常所指的河鲀(河豚)(pufferfish),为鲀科鱼类。中国的鲀科鱼类共有54种,其中东方鲀属22种。根据伍汉霖等调查,中国共有35种河鲀具有不同程度的河鲀毒性,其中,在中国南海分布的有24种,在中国东海包括台湾沿海分布的有31种,在中国黄海分布的有14种,在中国渤海分布的有10种。多数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在大多数有毒的河豚鱼身体中,毒素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卵巢、鱼巢、肝脏、肾脏、眼睛和皮肤,肌肉和血液中较少。由于鱼的肌肉部分河豚毒素的含量很低,所以,中毒大多数是由于可食部受到卵巢或肝脏的污染,或是直接进食了这些内脏器官引起的。河豚鱼的有毒主要存在于雌性河豚卵巢中,而且含量随着季节变化而有不同。其含量的多少因鱼的种类及季节而有差异,一般在卵巢孕育阶段,即春夏季毒性最强。在冬季。毒素的浓度最高,有趣的是河豚鱼风味最佳也是在这个时候。二、河豚毒素的毒性河豚毒素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低的pH值溶液中也不稳定。河豚毒素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很低浓度的河豚毒素就能选择性地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河豚毒素还有其他药理作用,是神经生理学和肌肉生理学研究的有用工具。河豚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除由细菌产生的蛋白质毒素外,河豚毒素是属于毒性中最强的一类天然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钠强1000倍。河豚鱼中毒的特点是发病疾速而剧烈,潜伏期10min至3h,一般先感觉手指、唇、舌等部位刺疼,然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并有四肢无力发冷,以及言语不清血压体温下降,呼吸困难,最后死于呼吸衰竭。河豚毒素中毒一般不大可能得救,死亡率较高。三、河豚毒素化学性质河豚毒素主要有两种:河豚毒素和河豚酸。。河豚毒素系无色针状晶体,微溶于水,易溶于稀乙酸,对热稳定,于100?温度下处理24h或与120?下处理20至60min可使毒素完全受到破坏。盐腌、热嗮都不被破坏。分子式CHNO,分子量为319,无色棱柱状晶体。对热不稳定。难溶于水,可溶于弱酸111738的水溶液。TTX是发现最早的小分子海洋毒素,毒性极大,,是氰化钠的1000倍。河豚毒素怕碱,在碱性水溶液中,其结构迅速受到破坏,毒性很快就会消失。将河豚毒素加热到200?,它就会变黑,但不分解,超过220?炭化,其毒性很快就会消失。河豚毒素不溶于水,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用纯水洗去其中的杂质。但是,若从河豚内脏中提取河豚毒素,则又必须通过水来浸泡。只要浸泡一个小时,河豚毒素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