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如何保持高炉生产长期稳定顺行.doc

格式:doc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保持高炉生产长期稳定顺行.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保持高炉生产长期稳定顺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如何保持高炉生产长期稳定顺行一、稳定顺行的重要性1、高炉生产特点所决定严格意义上的24小时的生产连续性和不可逆性,高温、高压、固液气三相共存逆流反应器。涉及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热力学、流体力量、气体动力学。基本反应是还原。进行传热、传质、传动量等三传活动,高炉解剖证明:炉内有干区(焦炭、矿石层)、软融带、滴落带、红焦区、风口回旋区、渣水区、铁水区。2炉内最主要最基本的矛盾是上升气流和下降炉料间的对流矛盾。参与反应的物质就是焦炭(煤粉)、矿石(烧、球、块)或有少量熔剂。因此说炉料是高炉生产中的最大内因。2、高炉生产系统庞大而复杂系统组成:高炉本体、冷却、装料、送风(富O2)、喷吹、煤气处理、渣铁处理、三电(仪控、电控、计算机)、通风除尘环保等。其中某一环节出现故障都将影响乃至破坏高炉生产稳定顺行,轻者减风,重者休风,打乱高炉煤气流正常分布,最终导致减产,而这种损失3一般不可挽回和弥补,因为全天24小时都处于被利用状态,不可将损失分摊在以后的生产中。正因为高炉生产稳定顺行制约于诸多因素中,高炉生产实际是个大的团体赛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炉工作者又能耐又不能耐。说能耐,毕竟高炉之所以能正常生产还靠这些人,有时在特殊条件下还创造出某些成就;说不能耐,就是说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高炉工作者应变措施稍有不当就会使高炉失常,甚至难以短期恢复正常。3、实现“优质、低耗、高产、长寿(环保)”经营目标的必由之路。4二、高炉生产稳定顺行的基本标志、条件及决定高炉生产水平的要素1、标志(1)高炉生产处于可控状态,采取的技术措施能够收到预期效果。(2)反映炉内变化的主要计器指字,如风量、风压稳定,关系对称,下料均匀顺畅,无崩滑料及刀把现象,下料速度(批/时)稳定在规定区间。(3)监测炉体各部位的温度、压力稳定在正常控制区间。尤其煤气分布达到所要求的状态。(4)出铁渣正常,渣铁物理温度充沛,流动性良好,含[Si]、[S]5低,上下次铁及本炉铁前后的物理热和化学成份波动小,基本稳定在预期区间。(5)高炉遇到休风时无灌渣现象,休减风后较易恢复。(6)产量、燃料比及生铁质量没有大的波动,能够按日完成任务,尤其要求燃料比能够达到较低水平。2、条件(1)煤气流分布合理。1956年全国第一次高炉工长培训班上前苏联专家查里津讲过,高炉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就是调整煤气流。(2)炉缸工作状态良好。6(3)原燃料的结构和质量满足高炉冶炼基本要求。(4)供上料系统运转满足高炉布料要求。(5)送风、喷吹、高O2系统满足高风温富O2大喷煤要求。(6)冷却系工作正常,无损坏漏水现象。(7)三电系统能满足高炉监测、控制、调节、指示和统计数据要求。(8)高炉合理的操作炉型,保持完好。(9)高炉生产技术方针:基本操作制度与原燃料备件和炉型相匹7配适应。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高效合理。(10)高炉日常操作及应变本领高,将失常与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尽量减少影响与损失。3、决定高炉生产水平的三大要素一个厂或高炉生产水平究竟能够达到何种水平,主要取决于以下三大要素。原燃料条件(或称精料程度);装备水平(大型化自动化水平);管理和操作艺术。8前二者是硬件,后者为软件。三者相辅相成。其中管理水平是关键是根本。各厂、各炉生产指标能达到何种水平,只有分析好以上三个要素即可大略预测,或者说发现潜力在哪里。注意:一定要注意到厂情(地域)、矿情、炉情。厂情:地域不同,大气含O2不同,领导层组成。矿情:原燃料的特殊性(V-Ti矿、含F矿、含高碱金属矿)。炉情:炉子生产特性(鞍5、6炉型相同但特性不一样)。9一些具体制度且不可照搬,搞清发展思路。管理者思路、决策能力决定一切。精料也是管理者抓出来的,装备水平也是领导者决定采用的。好的技术管理操作者可以带出硬队伍,培养一代代新人。三、保持高炉生产较长期稳定顺行的主要措施1、钢联企业组织生产应以炼铁为中心,铁厂内组织生产应以高炉为中心。为炼钢供应优质铁水是炼铁人的天职。10炼铁生产是钢铁联合企业的晴雨表(周语)2、坚决认真贯彻“安全、顺行稳定、均衡、(高效)”生产方针。3、全面贯彻执行“优质、低耗、高产、长寿(环保)”经营方针,把优质、低耗放在重要位置。4、制定正确的高炉技术方针(1)文一点表述以精料为基础,以顺行为前提,提高冶炼强度与降低焦比同时并举。事态发展到今天,高炉技术方针是否是这样表述,以精料为基础,以顺行为前提,维持适当的冶炼强度,大力降低燃料比,努力提高作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