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北京市新能源和再生能源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市新能源和再生能源规划.doc

上传人:bjy0415 2016/1/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市新能源和再生能源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一、资源及分布二、发展成效三、形势与要求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二、主要目标第三章高端示范提升利用水平一、推进十百千万新能源项目建设二、打造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工程三、实现高端功能区新能源综合应用第四章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一、巩固新能源技术创新优势二、加快新能源研发中心建设三、做大新能源产业基地规模第五章探索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一、部门联动,合力推进二、扶持创新,促进转化三、搭建平台,增进服务第六章完善机制保障规划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分工二、拓宽新能源发展资金渠道三、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前言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各发达国家竞相抢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先机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是优化首都能源结构、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首都创新能力、培育未来经济战略支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是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建设规划》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首次编制的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在认真分析我市发展新能源的区位优势、科技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立足北京,着眼全国,面向世界,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是指导今后五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本规划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范围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小水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种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一、资源及分布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种比较齐全,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小水电等,但相对于资源大省,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总量较少。太阳能资源储量丰富。北京属于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域二类地区,分布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型态,东北部上甸子、汤河口一带及延庆盆地辐射条件较好。地热、余热潜力较大。据初步勘测,地热资源年可利用量约350万吨标准煤;再生水和工业余热资源年可开发利用约60万吨标准煤。主要分布在延庆、海淀、大兴、昌平、顺义等区县。生物质能资源种类多样。本市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及污泥等。其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生物质能资源约占全市生物质能资源总量的80%以上。风能资源相对不足。北京风能资源储量约为460万千瓦,目前已探明的风资源可利用量合计约为45万千瓦,主要分布于延庆、密云、门头沟等北部及西北部山区。水电资源储量较少。根据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分析,,,主要分布于潮白河、拒马河、京密引水渠等河流。二、发展成效“十一五”期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建成了一批标志性的重点示范项目,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极大地促进了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10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为223万吨标准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值达到400亿元。图1“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情况(一)建成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太阳能推广利用跨越发展。以“阳光双百”和“金色阳光”工程等一批太阳能综合利用项目为突破口,本市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2010年,太阳能利用总量约为98万吨标准煤,其中,太阳能热水器面积累计达到600万平方米以上,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采暖面积累计约30万平方米;,太阳能灯累计13万盏以上。“十一五”%,利用总量翻番。专栏1:“阳光双百”工程阳光浴室工程:截止到2010年底,本市建成阳光浴室840余座。通过推广建设以村为单位的村级太阳能浴室,有效地解决了本市农村地区村民洗浴,特别是冬季洗浴难的问题,大幅度降低了农民洗澡费用,促进了农村家庭和谐和生态环境建设。阳光校园工程:截止到2010年底,本市建成阳光校园100余座。通过开展阳光校园工程,在本市有条件的中小学建设太阳能热水、太阳能灯、小型并网光伏发电、太阳能科普教室等,在少年儿童中树立了使用和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识。同时,通过学生、家长、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实现了“小手拉大手”,提高了全社会对发展太阳能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新能源、利用新能源的良好社会氛围。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