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止痛药膏不能“脚痛医脚”.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止痛药膏不能“脚痛医脚”.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12/17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止痛药膏不能“脚痛医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止痛药膏不能“脚痛医脚”止痛药膏不能“脚痛医脚”,选药指南,钟芸诗周先明约5460字疼痛常伴有身体组织的实质性损伤。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种疼痛性疾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国内的统计数据表明,出现骨骼、肌肉疼痛症状的患者占全国总人口的18%,约有2亿多人。因此,止痛药膏,尤其是伤湿止痛膏之类的硬膏类止痛贴膏几乎是家家藏备就不难理解了。然而,您是否知道止痛药膏是怎样一种药物剂型?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止痛作用?是否任何人凡出现疼痛都可以使用?请看本期专家评药——认识膏药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是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半流体的一类剂型,主要作为贴敷用,由药物和基质两部分组成(也有不用基质的)。外用膏剂中的软膏与膏药在中国应用甚早。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在《黄帝内经•素问》“痈疽篇”中载有“疏砭之,涂以豕膏”。汉代名医华佗在施用外科手术后,常用“神膏”以促进伤口愈合。外用膏剂到明、清两代更有发展,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膏剂品种也不少;清代吴师机著的《理瀹骈文》是一部论述膏药的专著,对膏药的方药、应用、尤其在制备工艺上均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并有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历史上,将膏剂分为四类:煎膏、软膏、硬膏、敷药。:唐时称“煎”。一般是药物经过煎煮、去渣、浓缩,再加蜜或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供内服的制品,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等优点。煎膏剂的效用以滋补为主,兼有缓和的治疗作用,药性滋润,故又称“膏”或“膏滋”。也有将加糖的称为“糖膏”,加蜜的称为“蜜膏”。单纯的煎膏根据稠度分干浸膏、浸膏、流浸膏。:古时称“贴”。是用植物油、蜡、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作基质,加入药物加热后,提取有效成分;或不经加热,研粉掺入所制成的供皮肤或黏膜应用的半固体剂型****称“药膏”,又称“油膏”。具有保护、湿润、润滑或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软膏剂中的药物亦可透皮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通称为“膏药”,系将药物溶解或混匀于适当基质中,摊涂于裱褙材料上,供贴敷使用的一类近似固体的外用剂型,具有局部治疗作用或全身治疗作用。根据基质组成不同可分为铅膏药、松香膏、橡胶硬膏(橡皮膏)、巴布膏剂、透皮贴剂等。:古时称“薄”,是将药物粉末用各种液体调制后,使成糊状及软膏状,敷贴于人体局部或穴位上的一种制剂。又称“薄药”、“敷贴”、“糊剂”。根据赋形剂的不同,可分为水性敷药和油性敷药两类。包括临时调剂和成品制剂:临时调剂多采用新鲜药材或药材饮片,捣粘或添加溶剂混匀,外敷;制剂是将加工后的药物粉末包装,或将药物粉末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外用糊状制剂成品。如今常用的膏药主要有2类,一是黑膏药,如狗皮膏药、追风膏药、拔毒膏药等;二是橡皮硬膏,如伤湿止痛膏、消炎镇痛膏等。膏药的作用原理中医外科膏药是利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