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漫谈流通纪念币样币.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漫谈流通纪念币样币.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6/1/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漫谈流通纪念币样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漫谈流通纪念币样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开始发行人民币流通纪念币(以下简称:纪念币),至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后的四、五年期间,我国在货币管理环节上曾出现的工作疏忽所造成一度的混乱状况,使流通纪念币样币(以下简称:样币)给广大纪念币爱好者们带来了一丝疑惑、一阵惊喜和一份企盼。与流通纪念币样币同时存在的人民币样币,还有流通硬币样币、流通纸币样币、流通纪念钞样币。按人民币发行先后顺序出现的分别是:流通纸币样币、流通硬币样币、流通纪念币样币、流通纪念钞样币。我们说样币是币,是因为它有人民币面额,具备货币所有基本特征和元素,特别之处在于表面多了“样币”二字,其中的一个字还写明了是“币”。在民间,钱币爱好者都认为它是币,而且是流通纪念币中的珍品种类之一。我们说样币不是币,是因为央行从未认为样币是流通币,一直明文规定样币严禁参与流通;样币是货币发行机构和商业银行进行货币管理工作时使用的工具。说样币不是币的理由,还因其在社会上显得十分罕见。由此,样币是一类较为奇特的钱币藏品。样币是做什么用的1984年10月,央行开始发行纪念币并称其功能与现行的人民币等值流通。出于纪念币参与流通,这就面临一个新的情况:因为从1949年共和国成立到1984年发行纪念币,群众对纪念币是陌生的。在此情形下,央行就得为全国各地的央行分支机构和商业银行配套与纪念币完全一致的、用于比对真伪的标准参照物(样本),即最权威的货币效验标准。当时的国有商行主要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这几大行。样币是由央行统一印制并配发至各金融机构作为鉴别人民币的标准工具。如出现了储户持某款纪念币向银行进行相关咨询或求证钱币本身问题,当地央行或商业银行的货币管理和出纳业务的工作人员则会以上级配发的样币进行对照、验明、鉴定,从而给出代表银行官方的正式回复。所以,便有了央行指令中国造币公司上海造币厂和沈阳造币厂在制造纪念币的同时,又制造了数量不等的同名称的样币,其真实数量未曾向社会公开。严格意义上,样币是在货币被确定发行后而铸造并推出的银行内部工作币,与未确定发行货币设计草稿性质的“样币”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在称谓上易与那些未发行的货币设计效果样币混为一谈。样币的基本特征样币与同题材的纪念币在直径、重量、图案、文字、面额等方面相同,规格完全一致,惟一区别是在正面(极少数在背面和正背两面)铸有汉字“样币”二字,阳文,左右排列。一枚套的纪念币有一枚样币,两枚套的纪念币则有两枚样币,依此类推。从纪念币爱好者和钱币市场反馈的综合信息看,绝大多数样币是被镶嵌在不透明的硬塑料薄版的圆洞里,再装入透明的硬塑料盒内,硬塑料板的颜色以红、绿等为主。早期样币上的“样币”二字与币文显得格格不入,字体风格与币面其他字体完全不同。放大镜下的“样币”二字刻痕明显,字体虽说不丑,但确实很难看,丝毫谈不上艺术和什么美感。笔者认为这是造币厂刻意为之,目的是勿让“样币”二字与纪念币的内容相混淆。从艺术鉴赏角度来说,单“样币”二字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后期的“样币”二字,字体稍微端庄得体一些,但与钱币主题文字的字体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样币是怎么流入民间的这些原本应静静躺在银行文件保险柜里的工作币,为什么会“光临”钱币市场、进入纪念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