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文言翻译六字法.doc

格式:doc   大小:54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言翻译六字法.doc

上传人:s1188831 2019/12/22 文件大小:5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言翻译六字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资治通鉴》译文一:孙权祖孙三代都在江东地区割据。译文二:孙权割据江东地区,已经三代了。分析:原句旨在强调孙权家族割据江东已历年久,根基稳固,陈述的重点是“已历三世”。译文一把“三世”移到前面同“孙权”一起做主语,这样改动原句语序和句法结构的译文,其实已改动了原句的意味。译文二根据原句句型、语序,采用一一对译的做法,比较忠实于原句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点。分析:上面译文一对于文意的表达大致准确,但是没有做到字词的一一落实。如‚夫人‛的‚夫‛为指示代词‚那‛,漏译;‚不及此‛译为‚不行‛,未做到对译;‚亦去之‛的宾语‚之‛(指代郑国国境漏译,等等。译文二能做到字词的一一落实。例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译文一:这两个小生物,又怎么知道?译文二:这两个小生物,又知道什么?分析:对比之下,译文一把前置宾语处理成了状语,译文二则调整了宾语的位置,使句意的表达更为准确。例夫晋何厌之有?《左传·僖公三十年》译文一:那晋国是贪得无厌的啊!译文二:那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分析:原句为反问句,其所表达的肯定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强烈。译文一没有按照原来的反问句式对译,而是把原句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肯定的语气较之原句大大削弱。译文二注意把句式仍译成反问句,使句意和语气得到较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