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豪放特点。过程与方法:朗读感受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的复杂情感。学习重难点赏析周瑜形象;对“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不同理解学习准备一、知识储备1、词的相关知识。必修一第一专题中我们学过了《沁园春·长沙》,你觉得对《沁园春·长沙》的学习让你积累了哪些鉴赏诗词的经验?请回顾旧的知识预习本词。2、词的创作背景。必修一第四专题中我们学过《赤壁赋》,请再仔细看看文下注释(84-85页),你能不能找出一些对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价值的背景资料。二、补充资料“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范成大《吴船录》“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权母(与孙权)曰:“……公瑾与伯符(孙策)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学困点、学疑点预习探究1、除文中注释再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淘    了     发     还       2、朗读完这首词,你觉得把它归类为豪放词的依据是什么?3、思考“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词人的思想感情。4、概括周瑜形象,并联系背景与苏轼的形象比较? 周瑜苏轼年龄  婚姻  外表  职位  际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豪放特点。过程与方法:朗读感受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的复杂情感。教学重难点赏析周瑜形象;对“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不同理解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3分钟)播放《同饮千江月》。“沧海茫茫千层浪,清歌一曲穿汉唐。丰功伟业穿喉过,杯酒沉浮江山定”,多么好的词。我们都差点忘了看到的是一则广告了,大家觉得它和我们平日里看到的广告有什么区别。对,它的词大气豪放,让人觉得荡气回肠。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豪放词,他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朗读:体验节奏之美(1分钟)全班齐背。三、品读:体验语言之美。(10分钟)(一)请找出诗歌中最大气豪放的三个句子,并小组讨论三句表达上的亮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1、提示:“大江东去”一句我们在学过的词作中有类似的意境。“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江”一句是从空间角度的实写,我们目力所及,看山往往只有山一角,看江只有江一段,但苏轼眼中确是整条长江,这既可以说是实中带虚,也可以说词人视野广阔。“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野广阔就是心胸广阔,豪放之情显而易见。“千古”一句从时间角度虚写,表现出时间的深远。“滚滚长江”在此虚化为历史的长河,“浪淘尽”一句,将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有个成语叫“大浪淘沙”,意思是:只有在大风浪中的水域里,才能够洗净混入在沙石中的污泥,比喻做事情要经过重重考验。现在词人笔下“浪淘尽”的不是沙,而是“千古风流人物”。三个字,形象传神,这里有悲凉,也像词人把握历史规律后展现出的纵观古今的磅礴大气。全句在表达上虚实结合、时空交错,意境开阔,气势磅礴。2、提示: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