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doc

格式:doc   大小:16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2/28 文件大小:1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孟令杰李静(南京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南京 210095)摘要:本文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28个省份1952-1998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阶段性的增长变化:改革前只有微弱的增长,并且呈现地区间较大差距;1980年代早期呈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1985至1992年间由于当时各种因素的影响,TFP的增长曾一度下滑地比较严重。1992年后由于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成功地扭转了TFP下降的势头,走上了以技术进步为主导的良性发展轨道。关键词:TFP Malmquist指数技术进步生产效率Abstract:InthispapertheMalmquistindexoftotalfactorproductivityisappliedtoasampleof28districtsovertheperiod1952--,however,:TFP,Malmquistindex,Technologyprogress,Productiveefficiency1、引言自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以来,许多学者试图从理论的应用入手,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状况及变动规律和趋势,并寻求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Aghion,,)。目前的研究兴趣大多集中在对实际GDP的增长率和相对水平的实证研究上。这些研究运用大量的、广泛性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世界各国及地区间生产率变动和发展作了精彩的论述。过去十年来,实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明显的方面上。第一方面,运用线性回归拟合方程的办法,解释实际GDP的增长中源于各种因素的贡献大小,即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这方面的论文、著作等最为丰富。第二方面,一些研究也对技术进步测度和效率变化估计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了新的分析与发展,提出了不同于以前的一些新理论和方法。第三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单位资本产出和人均产出的动态分布的规律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试图运用第二方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中国50年来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做出客观评价。这里我们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不准备采用传统的拟合方程的方式,即参数估计方法来得到,而采用非参数的生产率测度方法与Malmquist指数法相结合的办法加以度量。Farel(1994)首先运用这种方法测算了17个OECD国家的生产率。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回归方法相比较,它较少地依赖于一些近乎苛刻的假设;并且Malmquist指数法最大的优越之处,是它不需要相关的价格信息,从而避免了价格的失真和不可得性。另外,它还可以分离成生产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变化两个组成部分。本文以下的部分将作如下安排。首先对基于非参数方法分析的Malmquist指数和其它方法的关系作简短的对比讨论,并给出这种方法基本原理和应用形式的描述。第三部分对本文将用到的数据的来源、处理和样本调整情况作出交待和说明。第四部分对测算的结果作出解释和说明。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简短结论。2、非参数的生产率测度目前用来测度全要素生产(TFP)增长的方法,可以分成两主要的类别。其一,自从1957年索罗(Solow)提出新经济增长理论以来,其测算方法就成为解释经济增长的标准测度工具。但它对某国投入要素的增长对产出的增长的分布要求比较苛刻;产出的增长中,不能解释的残差部分,都归结成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较多,1993年Nehru和DhareShwar,1996年Collins和Bosworth分别使用包含许多国家样本资料的数据,进行了测度。其它的一些专著分别关注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如Chai,.(1998)..C.(1985)等人还考察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其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可以通过首先估计出前沿生产函数,然后根据投入、产出的变动和前沿函数的变动,来计算出生产率的变化。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宏观经济的运行,可以参见Fareetal.(1994)、Koopetal(1999)、Maudosetal.(2000)及Henderson和Russell(2001)等人的著作和论文资料。应用第二种方法主要的障碍,是前沿生产函数的估计和观察点到前沿面距离的测度(可解释成无效率的测度)。前沿的估计可以使用所谓的“随机前沿分析(SFA)”的参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