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题目创建康城市长春姓名:孔祥东班级:草业(1)班学号:20095379指导教师:李永强摘要长春市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市委市政府又适时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的新的城市建设目标。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勾画出了宏伟的蓝图。本文将着重阐述长春市健康城市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的重点及解决的措施等,从城市规划、卫生医疗、政府职责等方面详细分析长春市健康城市建设的策略,同时指明未来长春市健康城市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长春市健康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健康城市”(HealthyCity)一词形成于1985年,是一次加拿大国际会议上的演讲题目。根据世界健康组织的定义,一个健康城市应该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应该能不断地改善环境、扩大社区资源,使城市居民能互相支持,以发挥最大的潜能[1]。而以下的定义可能更容易理解: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健康城市行动战略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动员居民参加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改善环境和卫生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更加有效的环境和卫生服务,特别针对低收入人群。而其首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在公共卫生健康方面的作用,鼓励地方政府履行从大众健康出发的政策。欧洲是健康城市发展较快的地区,从1987年开始至今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1992年),重点是在项目城市内建立组织机构和推动各组织、部门及社区之间的合作,参加城市达35个;第二阶段(1993~1998年),重点是实施“人人健康”的策略,强调制定目标明确的城市健康规划,建立支持系统和各部门的联合,参加城市达60个;第三阶段(1998~2003年)主要强调改善健康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强调计划的整合和系统的监测与评价,参加城市达50个;从2003年开始,欧洲的健康城市发展进入第四阶段,有550个城市加入欧洲健康城市网络。在WHO的推动下,健康城市计划行动逐渐形成由1200多个城市参加,其中包括100个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国际性活动。1993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健康城市大会,有1100多个城市的17000余名成员参加,会议的主题是“生活质量、环境和社会公正”。会议认为需要一个广泛的以各部门合作为基础的实施方法。1996年,WHO将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城市与健康”,并提出健康城市的10条标准。在20世纪80年代末,西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国家开始启动健康城市计划,澳大利亚1987年开始实施健康城市项目,日本东京1991年成立健康城市促进委员会,中国和马来西亚健康城市计划1994年开始启动。1996年,柬埔寨、老挝、朝鲜、蒙古、韩国等开始开展健康城市计划。1997年,WHO在日本东京医科和齿科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环境科学系设立WHO健康城市合作中心。2003年10月,WHO西太区办事处召开“地区健康城市咨询会议”,成立本地区健康城市联盟,中良、菲律宾马里基纳和蒙古乌兰巴托等5个城市当选为健康城市联盟执委会委员城市,秘书处设在日本东京医科和齿科大学。2004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古晋市召开健康城市联盟第一届成员大会。目前,西太区约120个城市正在实施健康城市项目计划,加入健康城市联盟的成员达到51个。,WHO公布了健康城市10项标准,具体规定了健康城市的内容。它们是[2]:①为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环境;②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具有有效的垃圾清除系统;③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各种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达到基本要求;④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为了改善城市健康而协调工作;⑤能使其市民一道参与制定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⑥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⑦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不分其种族或宗教信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⑧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政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权利;⑨做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并能使更多市民享受卫生服务;⑩能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和少患疾病。从健康城市的10项标准可以看出,城市的健康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对健康的理解范畴。健康不再仅仅局限于少生疾病和良好的卫生环境,健康的心理的状况、和谐互助的人群、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市民对健康的关注与参与都成了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