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简介一、什么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统计上的概念,它和居民收入是有差别的。通俗地讲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08年全国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就是从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了缴纳给国家的各项税费,扣除了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余下的收入。扣除的这些缴纳是按照国家的税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住户必须缴纳的。因为这些缴纳不能够再用于其他方面的支付。住户购买的那些商业性的保险不能扣除。商业性保险不是国家规定的必须购买的,而是住户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情况自主选择的,可以买,也可以不买。从记帐户来讲还要扣掉我们发给的记账户补贴,如果把记账户补贴算进去就算高了居民的收入。剩下的那些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总收入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居民收入是一个总的概念,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有差别的。居民收入是包括各种渠道来源的所有收入,它是一个应发的概念,比如某一个人的工资是5000元,他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工资所得税,这部分钱他是不能自由支配的。职工从单位领工资应得的概念,居民收入也是一个应得的概念,可支配收入是扣除掉税费和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障之后的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那部分收入。可支配收入只是居民收入的一部分,是比较大的一部分。另外,可支配收入和工资也是是有区别的,可支配收入是指这一个家庭所有人员、所有人通过各个渠道得到的,比如丈夫、妻子、孩子他们通过各个渠道得到扣掉规定的税费和缴纳的社会保障以后得到的的所有收入。工资收入是什么概念呢?工资是指他在一个单位领取报酬的是工资收入,而有些人是没有工资收入的,比如个体户从事个体劳动就没有工资收入,他是劳动报酬、劳动所得;又如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他卖掉他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等等,得到有收入。但这不是工资收入,而是劳动报酬收入、劳动所得收入。工资只是指劳动者与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及一些组织机构有雇佣关系的支付劳动报酬的形式。只有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才有工资。私营企业的老板就没有工资,他是经营所得收入,还有个体户也是经营所得收入,农民也是经营所得收入。工资和收入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编辑本段统计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通过大量居民家庭实际记账统计来的。,大约有近5亿个家庭,我们不需要把5亿户的家庭一户一户地进行调查。只要选择一部分要有代表性家庭进行调查,就能基本上反映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反映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水平。对城乡居民生活情况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这些记帐户每天记录家庭成员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这些记账户的选择是我们从大量的家庭中选择出来的,为了保证它有代表性,我们先计算需要多少记帐户,然后了一次大样本调查,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抽选出记帐户。比如通过计算某市需要3000个记帐户,以经常性记帐户为基础按1:8-10的比例。我们确定记账户的数量用概率进行测算,设定可信程度为95%,指标的误差范围在3%,根据收入及支出标识变动度,来计算出这个城市具有代表性基本调查户数。如何理解主要指标上下不超过3%的误差和95%的可信程度,比如说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15781元,实际是指有95%把握,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5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