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居民收入分配一、国民收入分配是一国内部的收入分配格局,可以是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可以是初次与再次收入分配,可以是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间的分配。居民收入分配则是剔除政府和企业,以个人为对象,侧重于研究初等收入分配和再次收入分配,研究居民的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资本利得收入,以期考察低、中、高收入格局。,居民收入分配主要是指所有参与分配的社会成员都是以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身份出现,他们以其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和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取得相应的报酬。这些收入通常表现为利息、利润、地租或租金及工资或薪金。二、影响居民支配收入的因素1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体制2国民收入总量3投入劳动量和其他生产要素数量4国家宏观经济政策5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方式和制度,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扩大。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提高得缓慢,年均增长率下降幅度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逐步拉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虽然城乡居民绝对收入额迅速提高,但绝对收入差距迅速拉开、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2(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反映的差距。恩格尔系数是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从下页表2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都有所下降,但是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还是高于城镇居民,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仍有所差距。(二)居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中国城乡居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从城镇居民家庭情况看,2007—2009年最高10%收入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最低10%、、。从农村居民家庭情况看,2007—、、。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内部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间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又会造成其对教育文化、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项目的消费水平差异,从而引发“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三)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导致不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城镇居民的情况看,中部、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基本相当,西部地区略低,但都落后于东部地区。。从农村居民的情况看,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大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最低。。总之,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差距问题比较明显,这也要求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方面做出努力。(四)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四)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行业间的竞争加剧,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也开始渐渐拉大,尤其是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职工工资较高。从表3可以看出,近年来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都远远超过全,而农、林、牧、渔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只有全的一半左右。高效益的行业有能力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补充医疗保险、特殊津贴等福利,并且其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更高,这更加拉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四、,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2(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以统计,,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