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认知失调与斯坦福监狱实验.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认知失调与斯坦福监狱实验.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12/3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认知失调与斯坦福监狱实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认知失调理论相关实验:费斯廷格在提出认知失调理论的同时,也给出了实验证据加以验证。不充分合理化实验让被试做1小时枯燥无味的绕线工作,在其离开工作室时,实验者请他告诉在外面等候参加实验的“被试”(其实是实验助手)绕线工作很有趣,吸引人;为此,说谎的被试得到一笔酬金。然后实验者再请他填写一张问卷,以了解他对绕线工作的真实态度。结果发现,得报酬多的被试对绕线工作仍持有低的态度评价;得报酬少的被试提高了对绕线工作的评价,变得喜欢这个工作了。费斯廷格的解释是:当被试对别人说绕线工作很有趣时,心口不一致。他头脑中有了两个认知因素:“我本不喜欢绕线工作”和“我对别人说这话有趣”,两者是相互失调的。为了消除心理上的失调感,他便要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费斯廷格认为,得钱多的(20美元)被试会用这笔不小的酬金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认为自己之所以对别人说绕线有趣是因为有明显的外部好处,这样说是值得的。心口不一致所带来的失调感就削弱了。可是对得钱少的(1美元)被试来说,用这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就较困难。由于失调感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会再审视两个相互矛盾的认知因素。其中第2个是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做出的事不易收回;第1个对自己内部态度的认识相对来说要较为容易改变。所以,被试便不自觉地提高了对绕线工作的态度评价。新的认知因素“我比较喜欢绕线工作”与“我对别人说绕线工作很有趣”就相互协调了。结果,得报酬少的人比得报酬多的人更喜欢绕线工作。这种情况被称为在不充分的合理化条件下因认知失调引起的态度改变。决断后效应人对几个各有利弊的事物做出唯一的选择是个决断过程。如果在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目中大致相近,则难于决断其优劣;但在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人对被他选中的事物更加偏爱,对未选中的事物易于采取贬低的态度。认知失调理论认为,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人内部解除失调感的过程。人作出选择意味着他放弃了未被选择事物的利处,接受了被选择事物的弊处,对这一结果的认知与他自己对自身的评价(“我是个理智而能干的人”)之间所产生的矛盾造***的失调感。为了消除它,他可以采取行动改变原来的选择,但在很多情况下,所作选择是难于改变的,于是,便采取重新评价各种事物的方式,收集新的信息缓解由于决策造成的失调感。这时,他更多地意识到被选事物的优点和被拒绝事物的缺点,致使对两种事物的评价在态度上就有了明显的区别。以削弱失调感增强信念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另一情形是,人为了某个目标作出种种努力,但后来发现结果与原来所期待的相差甚远。当面对与期待不一致的结果时,有的人不能正确地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却坚持原来的看法。费斯廷格和他的同事做过一次现场调查研究:偶然的机会,他读了报上一篇报道,说某个地区的宗教团体向人们宣布了上帝的意思,在一个特殊日子,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将被一场洪水彻底摧毁。费斯廷格随后来到这个地区,观察当地的人们为迎接这个特殊日子所做的种种准备活动。当这个日子到来时,世界并没有毁灭。随后他发现人们不但没有改变原来对上帝的信仰,反而更加虔诚地敬仰、崇拜他,因为他们认为世界之所以没有被毁灭是因为他们积极的努力和热情的迎接死亡的态度感动了上帝,使之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人对某种目标怀着坚定的信念,并为此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最终发现那个目标根本没有实现,这会引起很强的失调感。消除这种由于徒劳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