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多金属氧酸盐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金属氧酸盐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q1188830 2020/1/11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金属氧酸盐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多金属氧酸盐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抗肿瘤活性 0 引言   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多核金属–氧簇合物,由过渡金属离子(如WⅥ、VⅤ、MoⅥ等)与氧高度聚合形成[1]。含一类酸酐的多金属氧酸盐叫同多化合物,含两类或两类以上酸酐的叫杂多化合物。1826年,Berzerius用钼酸铵和磷酸合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杂多化合物——12-钼磷酸铵(NH4)3[PMo12O40]。1864年,Marignac合成了12钨硅酸H4[SiW12O40]·nH2O,从而真正开拓了多酸研究的新时代[2]。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多金属氧酸盐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药物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中。在药物化学上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艾滋病、抗血凝和抗风湿等方面,本文着重概述钨系、钼系多金属氧酸盐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1 钨系  一般的钨系杂多化合物   1971年,Raynaud等[3]在体外试验中,首次发现杂多阴离子[SiW12O40]4-能够抑制MoMSV(莫罗尼氏鼠科肉瘤病毒)在胚胎鼠纤维原细胞中的转移活动。   1972年,Michelon等报道了一种穴状结构的锑钨酸盐杂多化合物(NH4)17Na[NaSb9W21O86](代号为HPA-23)对病毒的DNA、R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4]。1974年,Jasmin等[5]发现HPA-23能够抑制由病毒诱发的肿瘤,用HPA-23治疗感染了FLV(血友白血病病毒)的小鼠,可使小鼠脾重减轻,增加平均延活时间;还能使预种了MoMSV的新生小鼠身上的肿瘤延迟出现。   从1973年到1984年的十余年间,对多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种多钨酸上,并相继发现[BW12O40]4-、[P2W18O62]6-、[As2W18O62]6-等杂多阴离子在体外和体内实验条件下,均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1]。   1985年,HPA-23在法国和美国被应用于临床治疗艾滋病时,发现其不仅抗病毒活性低,而且还伴有明显的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和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于是停止了临床的使用[6]。为了寻找到高效、低毒的药物,人们利用多酸的分子多样性和可修饰性,向杂多化合物中引入稀土元素和有机基团,发现修饰后的杂多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含稀土元素的钨系杂多化合物   1996年刘景福等[7]报道,稀土杂多化合物Am[XW10O36](A为碱金属离子、H+、NH+4等,X为稀土元素)具有抑制Meth-A(肉瘤)和MX-1(胸癌)的抗肿瘤活性和低的毒性,以100mg/kg的Na9[EuW10O38]对植有MethA的小鼠用药14天后,,;,。以100mg/kg的Na9[GdW10O38]对植有MX1的小鼠用药10天后,,;。显然,停药后药物仍维持着较强的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   2000年刘景福等[8]又研究了穴状稀土杂多阴离子[TbAs4W40O140]25-及[PrSb9W21O86]16-的钾盐、铵盐在体外、体内实验条件下的抗肿瘤活性。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