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词赏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望岳》是现存杜甫诗歌中最早的一篇作品。全诗以“望”字统摄,形象鲜明,意境开阔,格调高昂,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诗人朝气蓬勃的灵气。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乍见泰山,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心中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只是设问自答,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写出泰山的雄奇和伟大,出语惊人。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灵秀之气全集中于这座山。一个“割”字,平凡之中见出奇险,显出山峻峭如刚锋,将山南山北判若晨昏,由此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细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种胸怀浩荡、神情激荡眼界空阔的主观感受,更反衬出泰山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态。神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由望岳而产生了登山的意愿,诗句极富想象色彩。诗人在有意无意之间抒发出他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给人以无限的启示和激励。——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并能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原因。练习: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而,时间是从至,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颔联是,颈联是,尾联是。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7、"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9、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10、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