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等学校朋辈辅导员制度构建朋辈心理互助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烦恼等各种问题时,他们往往求助于自己的朋友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以及情感上的关心、安慰和鼓励。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包括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朋辈心理咨询、朋辈健康教育、朋辈调解和朋辈电话咨询等形式,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朋辈心理互助具有自发性、义务性、简便有效性、直接干预性等特点,是高校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它在高校的运用改变了以往只有少数专业心理老师才能开展心理援助的状况,是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朋辈心理互助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优势明显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促进大学生之间自助、助人氛围的形成,对促进我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朋辈辅导员作为朋辈心理互助体系中最重要的实施者,可以在思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对其他同学进行辅导。因此,在高等学校建立朋辈辅导员制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一、高等学校构建朋辈辅导员制度的必要性1998年教育部制订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1999年后开始实施大学生扩招,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家庭贫富差距等,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强的优良品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再次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二、高等学校构建朋辈辅导员制度的举措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1)培训朋辈辅导员成为心理危机防御的坚固防线每一个将要出现问题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能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当身边的同学有异常时,经过培训的朋2辈辅导员往往能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帮助找相关的心理咨询教师。因此,朋辈心理辅导能使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为及早发现和诊治学生心理疾病提供信息和帮助。(2)协助朋辈辅导员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者朋辈辅导员经过系统培训后,自身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切实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为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员的主体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可以让朋辈辅导员策划、组织、实施各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定期评比,对形式新颖、效果突出的活动予以奖励,推介给其他学院,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深入到班级,影响到个人,使广大学生形成一套自己认同又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确立负责任的、积极进取又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形成亲和社会的参与型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效应。(3)带动朋辈辅导员成为班级建设的新生力量除对朋辈辅导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