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江西师范大学.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西师范大学.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1/14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西师范大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城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63211 开课单位:城市建设学院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适应专业:城市规划总学时数:54学时学分:3学分选用教材:城市经济学出版单位及时间: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2004年1月第8次印刷一、教学目的、任务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经济学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由西方传入中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随着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城市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亦越来越重要。城市经济学是处理最复杂的城市经济关系的新学科,具有超越多我传统经济学观点的理论优势和独到之处。城市经济学是以城市为系统研究城市系统经济运行、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分析的方法,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揭示城市经济活动和城市发展规律,为国家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管理政策,为发展城市经济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内涵,从宏观和微观的研究角度认识城市与城市系统、城市经济运行、城市经济关系和城市经济规律,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和实践奠定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二、教学改革设想因《城市经济学》课程理论性、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首先必须采用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其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我国经济改革、城市发展的现状和不断变化的发展动态同,结合当前形势,部分章节采取课堂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其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成绩考核方法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四、教学大纲及课时分配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6课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从对城市的认识着手,了解并掌握城市的内涵,认识城市的本质特征,概述城市的发展历史,研究城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以及产生及其发展简史,了解城市经济学丰富的内涵及其研究的深刻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城市产生的基础以及城市经济的性质与内容。第一节、城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一、城市定义的多种论述二、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三、城市产生的社会基础四、“城”与“市”的有机组合拟补充:城市经济学简史和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二个问题。第二节、城市的界定,特征与构成一、城市的界定二、我国城市及镇的标准三、城市的特征四、城市的构成五、城市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第三节、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趋势一、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二、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三、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四、走向信息时代的城市第四节、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与内容一、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三、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四、城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城市化普遍规律(6课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城市化概念及其规律性,围绕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一主题,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规律及其动力机制。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相关因素及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第一节、城市化的涵义、起源与测度一、城市化的涵义二、城市化的起源三、城市化水平的测试第二节、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相关因素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二、城市化的相关因素第三节、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一、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二、城市化各阶段的主要差异三、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